毛澤東親自確定天安門廣場尺度 要求能起降飛機
1958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真、萬里等審閱天安門廣場建設方案的模型

1950年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會議上討論國徽圖案
天安門廣場和人民大會堂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其設計,、決斷、建造過程涉事與聞者有限,。
天安門廣場規(guī)劃是中國人做的,,還是蘇聯(lián)人做的?人民大會堂設計方案究竟出自誰人之手,?親歷人陶宗震先生講述了鮮為人知的故事,。
天安門廣場的部分尺度是經(jīng)毛主席確定的
對天安門前的廣場進行整體規(guī)劃設計的工作,很早就提上了日程,。在北京市都市規(guī)劃委員會的蘇聯(lián)專家阿謝夫等協(xié)助下,,北京市建筑設計院的建筑師張、周志良等人于1957年先后擬出過10余個規(guī)劃方案和模型,,但始終未能定案,。我分析,規(guī)劃方案始終定不下來,,關(guān)鍵在于廣場建筑內(nèi)容的不確定,,所以當時誰做也是這個結(jié)果。
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期間,,議定為慶賀共和國10周年盛典,,要在北京興建一些時代紀念碑式的建筑。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原國家建委城建總局局長萬里,,在長安大戲院作了“國慶工程”設計征稿的動員報告,。被列入“國慶工程”的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萬人大會堂(后由毛澤東親自定名為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大劇院等建筑,,均在天安門廣場上。所以,,廣場整體規(guī)劃設計與建筑方案的設計同時進行,。至此,廣場規(guī)劃設計才具有了實效性。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guān)新聞
- · 【預告】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毛澤東的延安足跡
- · 國慶首批戰(zhàn)斗機女飛行員將飛過天安門
- · 揭開毛澤東用兵如神之謎:以情報工作做基礎
- · 密檔:毛澤東評價最多的古人是曹操 曾多次為其“翻案”
編輯:
唐毓瑨
|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