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毛澤東] |
為了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解放的偉大事業(yè),毛澤東舍小家為大家,,動員組織自己所有的親人參加革命,,他一家先后有6位親人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幸存的親人沒有一人在中央或地方擔任要職,曾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的大弟媳王淑蘭,,只留在韶山故里做接待和宣傳講解工作,;為革命事業(yè)無私奉獻的弟岳母周陳軒,晚年也只是和女兒一起過著平凡的生活,。
毛澤民的結(jié)發(fā)妻子王淑蘭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xiāng)。他剛剛在韶山賓館住下,,就問韶山公社書記毛繼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
毛繼生說:“她到長沙去了。今天上午,,我們已派人去接她回來!”
毛澤東說:“對,,應該請她回來。她回來了,,就有人幫我待客了!”
這里所說的四嫂,,就是毛澤東大弟弟毛澤民的結(jié)發(fā)妻子王淑蘭。毛澤民在家族排行第四,,按鄉(xiāng)里習慣,,人們都稱呼其妻為四嫂。王淑蘭是一位纏過足的舊式女性,。她和毛澤民的結(jié)合,,是依照流傳千百年的傳統(tǒng)老規(guī)矩辦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王淑蘭出身農(nóng)家,,她嫁到韶山南岸上屋場毛家后,很快就適應了農(nóng)村新媳婦的生活,。每天雄雞剛剛報曉,,她就起床,生火做飯,,清掃庭院,,縫補漿洗,喂豬放鴨,。農(nóng)忙季節(jié),,也時常下田干活,一天到晚總是忙前忙后,,經(jīng)常要忙到月上樹梢,,才有歇息的機會。對于這樣繁重的家務勞動,王淑蘭從來都沒有怨言,,自然獲得鄰里的夸贊和公婆的喜歡,。
雖然是包辦婚姻,王淑蘭和毛澤民卻十分恩愛,,相敬如賓,。短短幾年時間,他們生育了三男二女,。不幸的是,,除女兒毛遠志長大成人外,其余都先后夭折,。作為母親,,王淑蘭盡到了最大的責任。
如果不是大哥毛澤東的一項偉大計劃使她的生活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折,,她也許也會像千千萬萬的農(nóng)村婦女一樣,,生兒育女,勤勞苦作,,默默無聞地走完人生旅程,。
毛家的兩位老人相繼去世后,按照鄉(xiāng)俗,,家中由長兄主持家政。但毛澤東常年在外,,小弟毛澤覃也在長沙求學,,毛澤民便成了事實上的戶主。1921年春節(jié),,毛澤東和毛澤覃從長沙回韶山老家過年,。毛澤民覺得,應該趁這個機會,,將家中的收支情況告訴哥哥和弟弟,。
家中不時有客人來串門。毛澤東和毛澤覃也忙著拜訪親友和同學,。正月初八,,是母親文氏的冥誕。晚上,,兄弟妯娌圍爐烤火,,吃南瓜籽,抽旱煙,,一家人十分融洽,。毛澤民搬出賬本,將這幾年家庭的種種變故以及各項開支,細細講給大家聽,。毛澤東向他揚揚手,,示意他不要再說了。
這些年來,,毛澤東很少過問家事,,全靠毛澤民夫婦在家操勞。尤其是在父母最后的日子里,,求醫(yī)問藥,,端茶送水,都靠他們夫婦兩人,。因此他很感激弟弟和弟媳,。但自從在北京結(jié)識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后,,毛澤東已樹立了改造中國的志向,。他覺得如果老糾纏在這些銀錢出進的家庭事務中,最后至多成為一個像父親那樣的谷米商人,,或是豬牛經(jīng)紀人,。可農(nóng)村最缺少的,,不是精明的生意人,,而是矢志改造舊農(nóng)村、建設新世界的革命者,。他多么希望弟弟也和自己一起,,來干這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于是,他緩緩地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我看這些賬就不要算了,,田也不要種了。你才20多歲,,跟我到長沙去,,再讀點書,一邊干點活,,將來做些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事吧,!”
毛澤民有點動心,但也有顧慮,。他說:“可是,,家里的田土總不能讓它荒了吧。房子不住人,,也會破敗掉的,?!?/P>
毛澤東說:“田讓給家里窮、又會種田的人種去,。房屋也讓給沒房的人家去住,。至于別的東西,該送的就送人,,該丟的就丟了!”說著,,把目光投向王淑蘭:“四嫂,你想不想得通?”
王淑蘭是南岸上屋場唯一的女主人,,她的意見至關重要,。毛澤東每次回家,總要帶回許多新鮮的消息,。聽大哥說過蘇俄實現(xiàn)了共產(chǎn)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乍聽這些,,她總覺得那是遙遠的事。現(xiàn)在,,大哥說,,田土送給別人種,房子借給別人住,。大哥是不是想首先在自己家里實行“共產(chǎn)社會”呢?王淑蘭呆住了,。但她一向敬重大哥,既然他把共產(chǎn)主義社會描繪得那么美好,,而且又十分肯定地預言這個目標一定能夠?qū)崿F(xiàn),,她還猶豫什么呢?她迎著大哥期待的目光,,堅定地說:“為了奔一個好社會,丟棄一點壇壇罐罐,,我想得通,。”
于是,,韶山十里八鄉(xiāng)立即爆出一條新聞:南岸上屋場毛順生阿公的幾個崽女,,還有兒媳婦,把田土都送人了,,房屋也借給別人住了,,連過年剩下的熏魚臘肉,也送給了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鄉(xiāng)親們都覺得好稀罕,。直到許多年后,,人們才明白過來,正是這種義無反顧的毀家興邦的決心和勇氣,,推動了中國革命的航船,。
作者:
黃禹康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