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蔣介石] |
1979年中美建交、美臺斷交前,中美關系因為臺灣問題,長時間處于僵局,。其實在美臺幾十年恩怨中,同樣寫滿利用與操控,、斗爭與妥協(xié)的故事,。美國理想的對臺政策是在保存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打著“自由,、民主,、和平、人權”的旗號,,不犧牲其作為“世界領袖”的威望,,同時不必付出太大的代價就能維持臺海現(xiàn)狀,。
杜魯門政府厭惡蔣介石政權
杜魯門政府對蔣介石政權的厭惡與猜疑,,至少可以追溯到二戰(zhàn)期間史迪威與蔣介石的齟齬,史迪威被美國軍界稱為“最精通中國和遠東問題的軍官”,,他對蔣介石的統(tǒng)治極為反感,,他說:“國民黨政府的權力結構,建立在恐懼和袒護之上,,掌握在無知,、專斷和冥頑不靈的人們手中?!边@種厭惡到《白皮書》時達到高峰,。
1949年蔣介石政權土崩瓦解,這讓美國有很深的挫折感,,“失去中國”讓杜魯門政府的中國政策受到國內外政敵強烈的批判,,于是當年8月5日調整發(fā)表了《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來自我辯解。白皮書中除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誹謗外,,還說蔣介石與過去的軍閥并無區(qū)別,,把國民黨的慘敗,歸結為“其領袖不能應變,,其軍隊喪失斗志,,其政府不為人民所支持”。
本來出自杜魯門政府推卸責任,后來成了整個20世紀50年代多數(shù)美國官員與決策者深信不疑的論斷,。他們認為國民黨無藥可救,,再多的美援也不過肥了臺灣國民黨的高官,既救不了大陸,,當然也保全不了臺灣,。所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杜魯門在同意中立臺灣海峽的同時,,聲明美國再也不給國民黨“一個子”,,因為以往給蔣的美援“全被用來投資美國的房地產了,!”后來杜魯門在回憶錄中還指控蔣介石與孔宋家族從美國援華的350億美元中竊取了7.5億美元,,并稱他們都是“賊”。
雖然情勢發(fā)展讓杜魯門政府不得不為臺灣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但美國許多官員仍懷疑蔣介石政權是否值得援助,。到1951年,盡管情報顯示蔣介石已經鞏固了對臺灣的統(tǒng)治,,美國還是熱切希望能再扶植一個親美新政權以統(tǒng)一臺灣和大陸,,美國駐臺灣第一位“大使”藍欽在給臘斯克(后成為國務卿)的信中指出美國若打算除去蔣介石,就該積極進行,。不過美為避免被指責為帝國主義,,不愿意公開支持政變或以聯(lián)合國托管形式來除去蔣介石對臺灣的控制。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