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看著記者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比賽中,,劉少奇與吳奈溫來到一邊開始會談,。會談進行大半時,,一個意外打斷了兩位首腦的會談,,原來王光美脖子上的項鏈斷了,上面所綴珍珠全部掉入大海,。吳奈溫一聽很是不安,,他知道項鏈一般是女人心愛之物,何況是國家主席夫人的項鏈,! |
1954年9月,,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贈送毛澤東的孔雀石首飾盒。
1963年4月,,緬甸聯(lián)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吳奈溫贈送王光美女士的金鑲紅寶石首飾,。
12月26日,來自中國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百余件國禮精品在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它們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新中國輝煌的外交成就,,這一件件珍貴禮物的背后又有著一段段政壇佳話。
百件國禮亮相北京
12月26日10時,,由國際友誼博物館主辦、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承辦的“天地精華——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寶石礦石精品特展”在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開幕,。據(jù)國際友誼博物館展覽信息部副主任將瀟介紹,,此次展覽共展出了百余件來自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的寶石,、礦石和化石藝術品。這些展品全部都是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外交活動中接受的國務禮品,,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首次在北京公開亮相,。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展覽的展品主要是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國際友人贈送給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禮品,。展品中有華麗富貴的金銀、璀璨奪目的珠寶,、雍容溫潤的玉石,、晶瑩剔透的水晶和古老悠久的化石等。
其中展出的“金鑲寶石首飾及孔雀石首飾盒”是展覽的一個亮點,,它是1954年9月時任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中央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訪華時贈送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赫魯曉夫是應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的慶典而來訪的,這次訪問是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首次訪華,,也是赫魯曉夫第一次訪問中國,,這件禮品是當時中蘇關系友好的歷史見證。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xù)到2008年2月16日,,元旦期間不休息。
收藏禮品2萬件
據(jù)將瀟介紹,,國際友誼博物館是專門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新中國對外交往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政府以及社會團體受贈的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隸屬于國家文物局。
作為我國唯一一家收藏外交禮品的專題博物館,,它是記錄新中國外交光輝歷程和展示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偉大成就的獨特窗口,,同時擔負著全國重要國際禮品的調(diào)查、征集,、保藏和研究工作,。目前已收藏來自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禮品近2萬件,大致分為30余類,、上百個品種,。這些禮品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歷史價值,是現(xiàn)代中外友好往來遺存的珍貴文物,與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著密切關系,;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充分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異彩紛呈的文化魅力和藝術風采;或具有極高的經(jīng)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有些珍貴化石和動植物標本,,堪稱稀世珍寶。國際友誼博物館藏品大多兼有雙重性,,或者既是外交禮品,,又是外國藝術品、工藝品,,或者既是禮品又是珍貴的化石標本,。這種雙重性,決定了國際友誼博物館的特殊屬性,,構成與其他博物館截然不同的鮮明特色和風格,。
據(jù)原外交部部長助理兼禮賓司司長、曾任駐瑞典大使的唐龍彬回憶,,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外交事務日益增多,我國與各國元首,、政府領導人之間相互訪問和互贈禮品也日益增多,。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其他黨政軍領導人一向十分重視這些外交禮品,,將它們看作是國家之間友好交往的重要象征,。
早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周恩來總理就指示有關部門將外交禮品送到故宮博物院保存,。1955年5月,,故宮博物院開設“國際友誼館”,專門收藏重要的國禮和外交禮品,。
相關報道: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