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
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自1956年2月召開至今,已過去了52年,。這次大會由于在總結報告中就國際形勢提出了一些新的論點和主張,,特別是赫魯曉夫作了批判斯大林的《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個人崇拜”后來改譯為“個人迷信”,為行文方便起見,,本文統(tǒng)一使用“個人崇拜”),,引起蘇聯內外震驚而著稱于 世。大會對于蘇共和蘇聯的發(fā)展,,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的前途,,對于中蘇關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反響
蘇共二十大在蘇聯國內和國際上產生強烈反響,,主要是由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引起的。至于蘇共二十大提出的一些國際理論問題,,只是在后來的國際共運大論戰(zhàn)中逐漸被重視,、被突出。這里所談的蘇共二十大的內外影響,,主要是就秘密報告而言,,有關國際理論問題只簡要提及。
蘇共二十大報告國際部分富有新意,、后來引發(fā)爭議的主要是三個問題:兩個體系的和平共處,、當代防止戰(zhàn)爭的可能性和不同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形式。
關于兩個體系和平共處的問題,,赫魯曉夫首先強調指出,,“列寧關于社會制度不同的各國和平共處的原則,,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我國外交政策的總路線”,;“和平共處不是策略措施,而是蘇聯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彼€說,在目前的形勢下“只有兩條道路:或者是和平共處,,或者是發(fā)動歷史上最具有毀滅性的戰(zhàn)爭,。第三條路是沒有的?!焙蒸敃苑蛟谡劶昂推焦蔡巻栴}時捎帶涉及和平競賽,,稱“當我們說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體系的競賽中,社會主義必將取得勝利時,,這決不意味著,,勝利將通過社會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事務進行武裝干涉來實現。”和平共處被赫魯曉夫稱作總路線,,包含著掩蓋蘇美合作主宰世界的用心,;和平共處被當作處理當代社會問題的最高原則,甚至要求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放棄斗爭服從它,,是不正確的,。而和平競賽事實上成了蘇美爭霸的軍備競賽。
關于當代防止戰(zhàn)爭的可能性問題,,赫魯曉夫在報告中先從一般原理談起,,接著分析了情況的根本改變,認為“國際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并且已經成為強大的力量,。由于有了這個陣營的存在,和平力量就不僅具備了防止侵略的精神手段,,而且具備了防止侵略的物質手段,。此外,還有一大批擁有數億人口的其他國家正在積極地反對戰(zhàn)爭,。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運動,,今天成為一支巨大的力量。擁護和平的運動已經產生,,并且已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因素,。”赫魯曉夫唯恐有“離經叛道”之嫌,,于是又說:“列寧認為只要帝國主義存在,,引起戰(zhàn)爭的經濟基礎也將存在的原理,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戰(zhàn)爭并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后來國際共運大論戰(zhàn)時對赫魯曉夫的批評,,主要是說他否定了列寧關于只要帝國主義存在,,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的理論;并且籠統(tǒng)地宣揚一切戰(zhàn)爭都不是不可避免的?,F在看來,,世界戰(zhàn)爭不是不可避免的提法是無可非議的,問題是蘇聯把實現的方法變成了主要是依靠自身的軍事核力量,。赫魯曉夫雖然意識到時代的變化,,但并沒有能上升到和平與發(fā)展時代主題的高度來認識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政策,。
相關閱讀:
相關新聞
作者:
俞 邃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