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由于"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歷經(jīng)一年多苦戰(zhàn),,未能打破敵人的第5次"圍剿",被迫走上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
決定紅軍長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鮮為人知的是,有一份絕密情報,,及時促使黨的臨時中央做出戰(zhàn)略大轉移的決策,。
"鐵桶計劃"
長征前夕部分紅軍將領合影[資料圖片]
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秘密召開軍事會議,,在第5次"圍剿"的基礎上重新調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國顧問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的策劃下,制訂了一個徹底"剿滅"中央紅軍的"鐵桶計劃",。
該計劃準備集結150萬大軍,、270架飛機和200門大炮,"分進合擊""鐵壁合圍":以瑞金為目標,,各部隊實行向心攻擊,,在距瑞金150公里處形成一個大包圍圈。然后每天攻擊前進5公里后就修筑碉堡工事,,嚴密進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構建起30道鐵絲網(wǎng)和火力封鎖線,斷絕交通,,封鎖紅軍的一切信息和物資來往,,最后將紅軍主力壓迫到狹小范圍進行決戰(zhàn)。
為防止紅軍突圍,,還計劃配備1000輛軍用卡車快速運送部隊實施機動截擊,,以求在一個月內將中央蘇區(qū)的紅軍徹底殲滅。為隱蔽作戰(zhàn)企圖,,蔣介石用12個師的先頭部隊在大包圍圈尚未完成前,,全力在蘇區(qū)四周搶占地盤,迷惑紅軍,。
蔣介石對這份"鐵桶計劃"抱有極大期望,,他非常自信地發(fā)表講話說:"剿共大業(yè),畢其功于此役!"該計劃內容繁多,,文件加起來有幾斤重,。內有國民黨軍的"剿匪"總動員令、各部隊戰(zhàn)斗序列,、兵力部署,、進攻路線,、作戰(zhàn)時限安排以及作戰(zhàn)圖表和蔣介石的"剿匪守則"等等。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絕密"字樣,,并編排了序號,,所有官員必須按收件人編號簽字領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嚴格,。
然而就在會議結束的當晚,,"鐵桶計劃"的全部絕密材料就落到了共產黨手中。
冒險提供情報蔣介石做夢也想不到,,"鐵桶計劃"如此之快就被共產黨全部掌握,,更想不到送出這一"天"字號機密的人,竟是他任命不久的國民黨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保安司令莫雄,。
莫雄(1891-1980年),,廣東英德縣人。早年畢業(yè)于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護國討袁、討伐陳炯明和北伐戰(zhàn)爭,,富有正義感,,被尊稱為"莫大哥"。
相關新聞
- · 陳士榘談李德:剛到部隊就要求女戰(zhàn)士陪睡(圖)
- · 陳云在長征途中悄然失蹤:受命后的絕密行動
- · “新三人團”為何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
- · 李先念憤怒:揭開西路軍兵敗的歷史懸案(圖)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