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高啟被腰斬后,,并沒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用手蘸著自己的鮮血,,一連寫了三個鮮紅而又刺眼的“慘”字,表達了對眼前這個當(dāng)過放牛娃,、和尚的農(nóng)民皇帝的強烈蔑視,。
歷代皇帝對付那些不肯合作的知識分子,向來不會手軟,。罵娘的有之,,羞辱的有之,流放的有之,,砍頭的有之,,誅十族的有之,腰斬的也有之,。但把一個柔弱的文人“截為八段”的腰斬方式,,卻只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能想得出并做得出來。明代大詩人高啟就是這樣死的,。
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青丘子,,長洲縣(今蘇州市)人,,元末明初詩人。高啟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生性警敏,讀書過目成誦,,久而不忘,,尤精歷史,嗜好詩歌,,與張羽,、徐賁、宋克,、王行等十人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詩文,,人稱“北郭十才子”。同時,,他還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也稱作“明初四杰”,。雖然同為“十才子”,雖然并列“四杰”,,但高啟的文學(xué)成就要遠遠超過其他人,。
在文學(xué)方面,高啟可以說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壇“超級模仿秀”,,而且學(xué)什么是什么,用紀曉嵐的話說就是“其于詩,,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之所長無不兼之”。不過,,高啟的這種模仿,,絕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簡單的拷貝和刪減,,而是“兼采眾家之長”,,取其精髓,,自成一體,絲毫沒有“偏執(zhí)之病”,。高啟在文學(xué)上的最大成就,,則是在元末明初這段以演義、小說為主流文化的不利環(huán)境下,,獨樹一幟的挑起了發(fā)展詩歌的重擔(dān),,并改變了元末以來縟麗不實的詩風(fēng),從而推動了詩歌的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鑒于高啟在詩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后人尊稱他為“明初詩人之冠”,而且歷代詩評家也都對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按笄宓谝徊抛印奔o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贊譽高啟“天才高逸,實據(jù)明一代詩人之上”,;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推崇他為“(明代)開國詩人第一”,;近代詩人毛澤東干脆把高啟稱作“明朝最偉大的詩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才思俊逸,,風(fēng)格多樣,為中國文化作出巨大貢獻的詩人,,卻被朱元璋一聲令下施行腰斬酷刑,,而且還要殘忍的截成八段,這在中國歷代被屠殺的詩人中,,可以稱得上是最慘無人道的一幕,。
把高啟送上刑場的是一篇《郡治上梁文》。古代平常人家蓋房子上大梁時,,都要擺上豬頭祭神,,點上炮竹驅(qū)鬼,作為蘇州治所的官方辦公大樓建造,,更要有一篇像樣的上梁文才是那么一回事,。時任蘇州知府的魏觀,便把高啟這位隱居在此地的資深文人請出來揮墨獻寶,。這本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卻讓朱元璋抓住了把柄,。其一,,魏觀修建的知府治所選在了張士誠宮殿遺址,而張士誠正是朱元璋當(dāng)年的死對頭,;其二,,高啟寫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龍蟠虎踞”的字眼,犯了朱元璋大忌,。
相關(guān)新聞
- · 閻應(yīng)元:被遺忘的民族英雄 殺滿清三王十八將
- · 探訪明臣楊士奇之墓 曾輔佐四代皇帝(圖)
- · 明朝與日本所謂“朝貢”關(guān)系的歷史真相
- · 明成祖朱棣:輪奸建文忠臣妻子 活剮三千宮女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