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明朝] |
明成祖朱棣
永樂十九年舊歷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風雨大作,,夾雜著陣陣驚雷,。新修成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因雷擊起火,,化為灰燼,。
朱棣心中頓時升起不祥之感。在科學尚不發(fā)達的古代,,天人合一這一哲學命題,,被強調(diào)到絕對的地步。地震,、災害、雷擊等等自然現(xiàn)象,,都被看成是執(zhí)政者的失誤而帶來的,。"上天示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的嚴重性在于:第一,,只有統(tǒng)治者出了問題,,老天爺才會震怒。所謂"天怒人怨",,便是這個道理,。第二,統(tǒng)治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失誤在哪里,,這就需要有智慧的人站出來為其指點迷津,。鑒于此,朱棣立刻下詔求言,。也就是說,,他希望朝野明智之士為他找出雷擊三大殿的原因。
很快,,禮部主事蕭儀的奏本送到御前,。這位六品官員(相當于今天的司局級)認為:三大殿遭受雷擊是因為遷都的緣故。把國都從南京遷來北京,,不但諸事不便,,就連大明的皇脈也撂在江南。這是大不敬的事,。
朱棣看過奏本,,震怒異常,他認為蕭儀把遷都與雷擊三大殿聯(lián)系起來,,完全是蓄意誹謗,。因此他幾乎在第一時間內(nèi)就作出了決定:命令錦衣衛(wèi)將蕭儀抓進北鎮(zhèn)撫司大牢,不作任何審訊,,就以"謗君之罪"處以極刑,。
事情還沒有完,,蕭儀的觀點在官員中仍有不少市場。同情他的官員多半是科道言官,??浦噶疲乐甘?。六科是對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成立的,,是稽查六部的監(jiān)察部門,。六科編制是四十人,每科的負責人稱為都給事中,,正七品,。余者都稱為給事中,正八品,。十三道是對應全國各省,,當時全國只有十三個省。十三道御史統(tǒng)歸都察院管轄,,御史的官階同給事中差不多,。兩個衙門類似于今天的監(jiān)察部和審計署,級別卻要低得多,。比之于今天,,科道言官的級別也僅僅是縣處級而已,。但科道言官的權力很大,,在明代,位居二品的六部尚書遭言官彈劾而受到懲處的不勝枚舉,。
明代的官場,,有兩種經(jīng)歷的人升官比較容易。一是在翰林院呆過,,二是當過科道言官,。由翰林院而入內(nèi)閣當輔臣,由言官而晉升為封疆大吏或方面重臣,。
科道言官,,一般都從年輕官員中選拔,這些人初涉仕途,尚不致沾染太多的官場惡習,,擔任言官敢于彈劾不法權貴,,因此歷代皇帝對言官頗為倚重。
但這次恰恰相反,,對朱棣的遷都持異議的,,多半是言官,而部院大臣都是堅定的遷都派,。這是因為朱棣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皇位后,,對建文帝時的朝廷大臣作了一次徹底的清洗。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篩選過濾,,現(xiàn)在的部院大臣,,大部分都是"靖難功臣",他們也都成為南方士族的仇人,,因此利益上與朱棣是一致的,。
言官們都很年輕,與朱棣的"靖難"無關,,因此他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認為皇上"輕去金陵,,有傷國體",。朱棣對這些言官非常惱火,但不能像對待蕭儀那樣,,一概殺之,。他于是心血來潮想出一個辦法,讓這些科道言官與部院大臣一起到午門外跪下對辯,。遷都究竟好不好,,讓雙方各抒己見。
相關新聞
- · 福建發(fā)現(xiàn)張三豐的家譜 祖籍可能為邵武(圖)
- · 揭秘:中國歷史上唯一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圖)
- · 明大臣葉向高墓 兩石像重見天日仍威嚴(圖)
- · 統(tǒng)一國家: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