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作為改革家的李鴻章曾經(jīng)發(fā)過這樣一段議論:“我輩若不破群議而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豈復有此識力?”這正是一個改革家應有的精神和風骨:我們現(xiàn)在若不能頂住壓力,,把事情辦好,,那后來的人恐怕都不一定想得起來要這樣做呢! |
晚清重臣李鴻章
《李鴻章與晚清官場四十年》
李鴻章的官場哲學
戊戌變法失敗,,李鴻章暗中保護一些維新人士,,有人告他是維新派,慈禧因此問他:有人說你是康黨,。李鴻章回答:臣無可逃,,實是康黨。
關于李鴻章,,流傳下來的野史不少,,隨便在網(wǎng)絡上發(fā)一個評說李鴻章的話題,很快就能引來一堆或捧李或罵李的口水貼,。人們對于這個一直是百年里“第一賣國賊”形象的人物,,聚訟紛紜,,卻難有定論。雷頤先生的這部新書《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以李氏一生的重要奏折和信函為突破口,,從“為官”、“外交”和“洋務”三個方面考察了李鴻章一生的為人和功過,。
和晚清很多漢族大員一樣,,李鴻章的發(fā)跡,走的也是從書生到帶兵官的路子,,有些不同的是,,李鴻章從曾國藩的幕僚身份退下來,開始當上江蘇巡撫時,,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歲),,完全屬于大器晚成型。李鴻章在給曾國藩做幕僚時,,就以其識見和刀筆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賞識,,曾氏贊許其“所擬奏咨函批,皆有大過人處,,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于藍,亦未可知”,。該書對李氏奏折中這種刀筆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發(fā)揮,,怎么反駁上級,,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極拳等等,。李鴻章作為晚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當然并不在于雕蟲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以成為大臣,,既有時運,更堪玩味的則是其人身懷的種種看家本領,。
1898年戊戌政變,,慈禧太后重訓朝政,光緒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維新人士,。在這樣的嚴峻時刻,,李鴻章卻暗中保護一些維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維新派,,慈禧因此問他:有人說你是康黨。李鴻章回答:臣實是康黨,,廢立之事,,臣不與聞;六部誠可廢,,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慈禧聽后默然,。在這里,慈禧太后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權(quán)力,,是支持自己當家還是支持光緒當家,,其他事,諸如是不是支持維新主張變法,,則在其次,。作者對此有很精到的評點:這是“思想錯誤”與“組織錯誤”的區(qū)別。李鴻章作為洋務健將,,改革口號喊了很多年,,主張變法這一條是怎么也賴不掉的,但既然當權(quán)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沒有緊跟皇上就行了,。這就是李作為老官僚的官場智慧。
這一幕“君臣”之間的對話,,端的是驚濤暗涌,、兇險非常。而李對康,、梁的“保護”態(tài)度,,和接下來抗旨不肯挖康、梁兩家祖墳的事情,,又充分顯示了老官僚做事預留后路的生存智慧,。
對于做官,曾國藩曾有批評:“少荃拼命做官”,。但李鴻章雖然“拼命做官”,,精于自保,,他卻也并沒有在戊戌政變中落井下石,大造冤假錯案,,以洗干凈自己,,反而有點挺身而出的味道,這就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了,。
相關閱讀:
相關新聞
- · 清朝格格的悲慘命運 夫妻難聚多得相思病而死
- · 揭秘:秦淮八絕之首董小宛從良以后的生活(圖)
- · 老照片:清朝皇宮選秀的真實場景和內(nèi)幕(圖)
- · 老照片:清朝皇宮選秀的真實場景和內(nèi)幕(圖)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