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清朝] |
近些年,,清宮戲大肆流行,從康熙,、雍正到光緒,、慈禧無不被戲說個遍,。每一位清朝的皇上、王爺,、大臣乃至貝勒,、格格都被戴上了不同的面具,演繹著不同性格的人生,,善惡無法分說,,全看劇情需要,。唯獨只有太監(jiān),這群可憐的“殘疾人”大多在每部片中都充當著惡人與走狗的形象,。特別是清末大太監(jiān)李蓮英,,更是因為其顯赫地位和當時特殊的社會形勢而被后人冠以“大權(quán)奸”的稱號。很多人將清朝滅亡的責任也算上他一份,,故而將他永遠地釘在了清朝的恥辱柱上,。就算有人說起他“其行可憐,其情可憫”,,認為他是歷史的產(chǎn)物,,但是也沒有為李蓮英的罪行開脫。而真實的李蓮英不過是個太監(jiān),,一個得慈禧寵信的太監(jiān)而已,,又能對中國的歷史產(chǎn)生多大的后果呢?
李蓮英與慈禧
在李蓮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監(jiān)是安得海,。在丁寶楨將安得海處死之后,大太監(jiān)的位置就空出來了,。這時候,,李蓮英開始伺候慈禧。李蓮英入宮后的名字叫李進喜,,慈禧太后改其名為李蓮英,。他先后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16歲時,,才調(diào)到長春宮慈禧太后跟前,。此時,太監(jiān)安得海正受到慈禧太后的寵信,。安得海的死,,給李蓮英留下深刻教訓,也給他提供了發(fā)展的機會,。李蓮英是個聰明乖巧的人,,很快揣摸透了慈禧的秉性和好惡,能夠千方百計地討慈禧的喜歡,。他還能“事上以敬,,事下以寬”,這是李蓮英太監(jiān)人生的秘訣,。
同治十三年,,年僅26歲的李蓮英,任儲秀宮首領(lǐng)太監(jiān),。光緒五年,,李蓮英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著慈禧太后大權(quán)獨攬,他的聲望,、地位也一天天地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時,,已經(jīng)和敬事房大總管即清宮太監(jiān)總頭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guī)定,,太監(jiān)以四品為限,慈禧太后卻以自己的權(quán)勢,,為李蓮英而違反了“家法”,。慈禧太后是政治權(quán)力欲望極強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宮女,、太監(jiān)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得海,就是李蓮英,。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記載: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蓮英都當面或互派太監(jiān)問候,。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頤和園居住的時候,經(jīng)常找李蓮英,,說:“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蓮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倆走在前邊,,其余的人遠距離地跟隨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shù),,兩人常常談到深夜。李蓮英實際上成為慈禧晚年生活中離不開,、信得過,、用得上的一個“伴兒”。
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寵信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安,。有人說:李蓮英權(quán)傾朝右,、營私納賄,,奔走其門者,就得到高官,。甚至還有人說:李蓮英構(gòu)陷帝黨及維新派,。按照清制,這些指控如果屬實,,李蓮英是要被砍頭的,。光緒十二年,李鴻章以北洋海軍已經(jīng)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前來巡閱,。慈禧太后就派醇親王去天津、旅順港巡閱,,要加派太監(jiān)隨行,。醇親王主動要求派李蓮英隨行,以免太后對自己猜忌,。李蓮英同李鴻章一起乘軍艦出海,,先后檢閱了大沽、旅順口等處,,五月初一回京復命,。
這時朝臣不滿之聲鵲起。奏折批評派李蓮英隨醇親王視察海軍,。還有人說,,李蓮英妄自尊大,結(jié)交地方,,收受賄賂,。慈禧看了這些彈劾的奏折,淡淡一笑,,放置一邊,,對李蓮英的信任可見一斑。
令人不解的是,,李蓮英雖受慈禧恩寵,,卻始終未能離開慈禧,當上敬事房大總管,,是慈禧不愿,,李蓮英自己不愿還是有人從中作梗,就不得而知了,。
相關(guān)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