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唐朝] |
唐朝是個很講時尚的王朝,,男人崇尚戴花、熏香,,女人喜歡穿男人衣服,,皇帝們熱衷打馬球……作為那個時代的超級大國,唐朝引領著東亞乃至更廣泛地區(qū)的潮流風尚,。既然追求時尚,,注重風度自然就成為必要的生活內(nèi)容之一。譬如唐明皇李隆基就很注重風度,,當他有幸見到大詩仙李白時,,第一眼發(fā)現(xiàn)了這是個矮個子,第二眼就覺得這個矮個子風度不俗,,舉止之間氣宇軒昂,,好像是作為玉皇大帝的特派員來視察自己工作的。為此,,這位皇帝大人還暗中自卑了一次,。而他任命的宰相張九齡更是風度翩翩,曠古絕今,。雖然二人共事很多年,,但每次見到張九齡,李隆基都像喝了普洱茶或是泡了溫泉浴一樣神清氣爽,,好不舒坦,。即使后來張九齡因為跟他天天抬杠,被降職成了地方官,,他還是時時不忘人家的風度,。每當有大臣推薦人才,他總是先來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在他的心目中,,張九齡儼然是風度的代名詞。
那么張九齡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應該說他是個很注重細節(jié)的人,,細節(jié)決定成敗,他成事是因為過于注重細節(jié),,失敗也是因為過于注重細節(jié),。
張九齡這個名字不簡單,是由父母原創(chuàng),、禪宗的祖師爺六祖慧能潤色而成,。他的父親張宏愈是個漁夫,,常年以打魚為生。某天打魚時,,最后一網(wǎng)撈到個大家伙,,怎么用力也拖不上來。他想這下發(fā)財了,,就跟魚死磕,,磕了半天也沒磕出勝負。這時天已經(jīng)黑了,,張宏愈覺得是自己餓了,,所以沒有力氣拽上來。他就把漁網(wǎng)繩系在河邊的一棵樹上,,回家吃飯去了,。吃飽喝足,他叫上妻子一起來跟魚拔河,。這時魚已經(jīng)餓了好半天了,,沒啥力氣了,沒等張宏愈動手,,妻子只是輕輕一提,,就把大魚弄了上來。二人仔細一看,,原來是條幾十斤重的九鯪魚,。張漁夫樂壞了,自打干漁夫這行,,還沒抓過這么大的魚呢,,冷不防聽到妻子說了一句讓他跳河的話:把它放了吧。大概當時她產(chǎn)生了某種幻覺,,覺得魚的眼睛好像在流淚,一時心軟,,動了惻隱之心,。張宏愈估計是個氣管炎,遵照夫人的旨意乖乖把到手的肥魚放了,。
沒過多久,,張夫人懷了孕,天天喝魚湯大補,。兒子生下來時,,她看著那雙水汪汪的眼睛覺得眼熟,回憶了半天想起了那天的九鯪魚,。一定是那條魚投胎報恩來了,,她對自己說,。兩口子一合計,干脆名字就叫九鯪得了,。后來六祖慧能遇到了張九鯪,,覺得小娃娃挺靈氣的,但是名字不太好,。九鯪是水生動物,,再怎么蹦跶也上不了岸,不如改叫九齡,,取諧音久齡之意,,將來做大官。張宏愈覺得慧能大師說得有理,,就讓兒子改名張九齡,。幾年后,他又生下三個兒子,,名字如法炮制,,分別叫張九皋、張九章,、張九賓,。不過從后來的人生軌跡看,張九齡的飛黃騰達似乎印證了他的名字,。
張九齡小時候很聰明,,寫得一手很漂亮的文章,十里八村的都知道他,。弱冠之年,,他進京趕考,一舉中第,,做了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是基層文職官員,整天跟筆桿子打交道,。這份工作很對張九齡的胃口,,他最不怕的就是筆桿子,作為嶺南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用詞華麗,,意境飄逸,連當時的詩壇兼政壇前輩張說都佩服不已,。不過,,他真正的事業(yè)起點是在“道侔伊呂”制科。當時,太子李隆基正盤算著自己登基后的領導班子問題,,想找一批能跟自己合謀的人,,于是他面向社會廣泛公開舉行公務員考試。張九齡是眾多的面試人之一,。他的答卷緊貼時事,,分析入位,并就許多問題的處理細節(jié)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閱卷老師李隆基看完之后龍顏大悅,,給他打了個“A”,并把他從耍筆桿的校書郎提拔為耍嘴皮的右拾遺,,做起了專給皇帝提可行性建議的諫官,。張九齡不負厚望,充分發(fā)揮自己注重細節(jié)的特點,,經(jīng)常就現(xiàn)行的體制,、政策等問題展開細節(jié)性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這一點很受唐明皇的認可,。譬如當時的政界有條潛規(guī)則,京城的官員比地方上的官員更受重視,,提拔速度更快,,由此造成的結(jié)果是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因為不在皇帝眼皮底下,而被埋沒終身,。張九齡就此問題向唐明皇提出建議,,力主糾正這股風氣,平衡中央官和地方官的升遷機會,。
經(jīng)過幾年的磨煉,,張九齡在京城有了點名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接著他就開始走狗屎運,,碰到了他的命中大貴人—張說。張說時任中書令,,也是宰相之一,。此人有三牛:第一牛是家族基因牛,他們老張家是唐朝有名的宰相專業(yè)戶,,他的兒子張延賞、孫子張弘靖都是宰相,,唐朝能超過此紀錄的只有唐明皇的另一位宰相蕭蒿,;第二牛是才氣牛,他的文筆雖然是二流的,但是作品的風格和其中潛含的政治家獨有的風骨卻是一流的,,以此成為了當時的文化界領軍人物,;第三牛是房子牛,他的宰相兒子曾經(jīng)修了一座說不出星級的豪華大宅,,一家?guī)状俗≡诶锩嫔习倌甓疾挥弥匦卵b修,。張說當時已是歷經(jīng)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明皇四朝的老前輩,無論是政界還是文化界,,都是一桿大旗,。
前面之所以說張九齡走了運,是因為他和張牛人是本家,。起初張說看上了他的詩作,,想聊一聊,聊過之后大發(fā)感嘆:太有才了,,下一任文壇盟主就是你,。緊接著張說就開始琢磨,我這么有才,,小張也這么有才,,我倆爺爺?shù)臓敔數(shù)臓敔敍]準是一個人吧?結(jié)果倆人一查族譜,,還真的是一家,。樂壞了的張說從此逢人就說張九齡的大德大能,其中聽眾之一就有唐明皇,。那個時候的張說對唐明皇的影響是巨大的,,后者早年也是文學小青年,對當時流行的華麗文學路線十分不滿,,并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修正這種趨勢,。張說的作品正好對他的胃口,兩人一拍即合,,你搭臺,,我唱戲,張說從此飛黃騰達,。有老張的推薦,,唐明皇對小張自然也刮目相看,于是張九齡的官運就坐上了電梯,,一升再升,。最牛的是在開元十年(公元722年),,一年之內(nèi)連升三級,到開元十一年,,他已經(jīng)是正五品的中書舍人,。大家可別以為正五品是個小官,在唐朝一般宰相也就三品,,一品,、二品的官不是送給死人,就是賞給功勞大的需要皇上三鞠躬的活人,,普通人想都別想,。
在唐朝皇帝里,唐明皇也算是個有情調(diào)的小資,,眼見張九齡每天穿得整整齊齊,,走路步伐矯健,眉宇之間神采飛揚,,心里那叫一個舒服,。張九齡還有一個細節(jié)做得非常有創(chuàng)意,當時朝臣上朝議事,,手里都要拿塊象牙做的笏板,,如果記性不好,可以把想說的話提前寫在上面,。滿朝文武不用笏板時都是往腰里一別,,這種方式如同鄉(xiāng)野村夫插煙袋一樣不講究。唯獨張九齡在這個細節(jié)上做得很特別,,他讓人做了一個很精致的袋子,,專門用來放笏板。每次上朝,,他就把袋子放在仆人的手里,。你沒想到吧,如果張九齡也插在自己腰里,,那就成收破爛的了,,自然沒有風度可言。僅此一點,,唐明皇就贊嘆了好久,,整天看著張九齡比自己老婆還順眼。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