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guān)Tag | [清朝] |
古代官吏多為文人雅士,,用當今的話講,,是那種有文化,、明事理、善詩詞,,學歷大都在本科以上的人士,。估計那時候還沒有我們今天官場時興的就職演說、大會演講,、廉政報告這一套,,所以當時的達官賢人就只好借詩做詞來表達個人思想了。據(jù)說,,祠堂,、廳堂是古代社會最神圣莊嚴的地方,,把表達個人志向的詞句公布于這里的門柱 上,就很有些告知先輩,、昭示后人,讓社會監(jiān)督的意味了,,因此在這些地方我們常能讀到一些比較嚴肅的文字,。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時人們對清官的敬仰,、對腐敗的痛恨及朝庭官人對個人自律的文字在這種地方也時有出現(xiàn),,而且不僅有,“革命性”與我們今天相比并不遜色,,因為他們不只是口號響亮,,甚至還有“天誅地滅”、“兒孫報應”這種很不吉利,、頗帶自我懲罰性的字眼,。不信看下面的文字:
宋代包拯為官清廉,懲貪罰奸,,世所稱頌,。后人為紀念他而建立了許多包公祠,并撰聯(lián)表達對他的敬仰之情:
“照耀千秋,,念當年鐵面冰心,,建讜言不希后福;聞風百世,,至今日婦人孺子,,頌清官只有先生?!?
“一顆赤心懸日月,,兩張鐵面斥奸邪?!?
“鐵面揚威到處佞諂匿跡,,金鞭耀武隨時良善揚眉?!?
這些聯(lián)句,,從不同側(cè)面謳歌了包拯鐵面無私、懲惡揚善的的清官風范,。
明代弘治年間,,官場行賄求官之風盛行,百姓怨聲載道,,對其深惡痛絕,。吏部尚書王恕為告誡內(nèi)外官吏,,并警示自己,曾在官署大門掛聯(lián)一副:
“仕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
戶部右侍郎張津任南安知府時,也曾為所屬浙江海寧縣譙樓寫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
“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上聯(lián)提倡對民實行惠政,,下聯(lián)誡勉屬官務守清廉,。
明代山西汾陽知縣湯信,信廉嚴謹,,剔弊除奸,,愛民如子,兩袖清風,,深受百姓愛戴,。他在大堂內(nèi)自題一聯(lián):
“作汾陽一行吏,春溫秋肅,;受暮夜半文錢,,地滅天誅?!?
這種語言在今天看來,,就是向民眾以打賭的方式表態(tài)了。
清代在桂林做官的趙慎珍,,在升遷時為正己身,,親自手書警聯(lián)自誡:
“為正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為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guān)?!?
道出了為官者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的高風亮節(jié)。
作者:
晨曦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