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張聞天
張聞天是以尊重和愛護知識分子出名的,。1957年,,他在視察駐外使館的中途被召回國主持外交部的反右派運動。張聞天盡其所能地保護知識分子,減輕運動給外交部工作帶來的損失,。
張聞天回到外交部時,,部里已經(jīng)定了一批右派,,張聞天對此不滿意,。他在各種會議上反復強調(diào),劃右派要特別慎重,。各單位要求劃作右派的人太多了,,要研究,不要把一般認識問題定成反黨反社會主義,,能不劃的盡可能不劃,,有些可定為中右。發(fā)表過右派言論的多半是一些“秀才”和有能力的知識分子干部,,一旦戴上右派帽子,,不但他們的政治生命從此斷送,我們也不好再使用他們了,。
外交部直屬的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陳翰笙,,是著名學者和老黨員,鳴放中也講了一些話,。據(jù)時任外交部黨組秘書的何方說,,幾次黨組會上討論,不少人認為陳翰笙應劃右派,。張聞天雖然不同意,,卻找不出理由說服大家,只是設法拖了一陣,。最后想了個辦法,,說陳翰笙長期在國外,很少經(jīng)受組織生活鍛煉,,所以說話沒個準頭,,應該把他當作黨內(nèi)的民主人士處理。大家也就接受了張聞天這個不成理由的理由,,陳翰笙于是免于被劃,。辦公廳一位秘書,工作積極努力,,就是有時會傳播些有影無影的緋聞逸事、小道消息,,一次瞎說張聞天的夫人劉英過去是某人的妻子,。支部為此堅決要劃此人右派,。匯報到黨組會上,與會的黨組成員劉英竟哈哈一笑,,說哪有這事,,完全是胡說八道,但也不是什么政治問題,。此人于是逃過一劫,。
外交部雖然也是知識分子成堆,被認為應該是右派活躍的地方,,但是鳴放期間真正涉及《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所提六條標準的言論并不多,。只有研究室(主任是喬冠華)和新聞司(司長是龔澎)的一些人有些不同。例如,,浦山,、關在漢、李肇新,、曹棉之,、薛謀洪等。他們大多解放前接受過反蔣民主運動的洗禮,,或曾留學,,經(jīng)歷過西方民主政治的熏陶,很多人同喬冠華,、龔澎熟識,,并且由他們介紹來外交部工作。鳴放期間,,他們常到喬家聚會,,喬冠華、龔澎夫婦同他們一起談天論地,,他們自然受到鼓舞,,回到本單位也就跟著鳴放。其中確有不少言論涉及基本制度問題,。例如,,他們提出過兩黨制問題,認為即使不搞兩黨,,也可以在黨內(nèi)搞兩派,,以便相互監(jiān)督。本來實行言論自由,,這些言論完全可以自由發(fā)表,,但是當時顯然犯忌,而且被認為屬于“尖端”。所以運動一旦轉(zhuǎn)入反右,,這些人就首先被本單位抓住,,在張聞天從東南亞回到北京以前已經(jīng)被打成右派。
在這些言論材料面前,,張聞天也不好說話了,。
接下來就是喬冠華和龔澎的問題。當時他們兩位仍然繼續(xù)正常上班,,部里也沒有宣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