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宋朝] |
古代流通貨幣
近幾日,,“HD90”編號假幣,、銀行驗鈔系統(tǒng)升級之類的新聞鋪天蓋地擁堵各個媒體,爭相報道,,從一元硬幣至百元大鈔,,造假和打假從未停止過對抗,并且始終處于一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相互不斷升級的格局,。
從古至今,只要有巨大利益的地方就有冒險罪惡伴隨發(fā)生,。我國古代自宋朝發(fā)行紙幣開始,,制造假幣的行為就更加猖獗。例如南宋查獲的一起偽鈔案中,,一次性起獲假 幣30萬元,,參與造假者53人,犯罪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明顯呈規(guī)?;F伙化傾向,。元代鉛山州(今江西鉛山縣)素以制造假鈔聞名,,吳友文所造假鈔遠至 江淮、燕薊一帶,,他本人也以偽鈔致富,,豢養(yǎng)打手,常派人威脅告發(fā)他的人,,甚至與官府中專門負責(zé)打擊偽造假鈔活動的官員對抗,。
面對如此囂張的偽鈔犯罪活動,,歷代采取了形式多樣的防偽措施,,大致歸納有以下幾種:
一、嚴刑峻法,,獎懲并行,,嚴禁偽幣的制造和流通
古時針對民間的貨幣作偽,政府最直接的手段,,便是通過法律的嚴厲懲戒來遏止作偽者的不法行徑,。太祖乾德元年(964年)七月頒行的《宋刑統(tǒng)》中規(guī)定:“諸私 鑄錢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具未鑄者,,徒二年,,作具未備者,杖一百,?!焙笄挛迥?967年)十二月又下詔:“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鎉錢等,限一月悉送官,,限滿不 送者罪之有差,,敢私鑄者棄市?!睂τ谒借T銅錢者,,不計鑄造數(shù)量的多寡,皆處以死刑,。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規(guī)定銅錢每貫必須“四斤半以上方得行用 ”,,凡不合標準者限一月送官,官給銅價,,“限外犯者之有差,,私鑄之人作法處死”。南宋時期,,由于銅的產(chǎn)量銳減,,為了確?,F(xiàn)有的銅材,對私鑄銅錢者的處罰更 甚,,除“私鑄錢者絞”之外,,對于相關(guān)失職人員亦有輕重不等的懲罰。再后來,,隨著紙幣的出現(xiàn),,鑄幣額銳減,這時的紙幣已經(jīng)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其行用量大 且廣,。和鑄幣相比,紙幣作偽更易而獲利更豐,。因此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偽造,并進一步加重對違反者的處罰,。當(dāng)時,,將偽造犯人處斬已成定律,并增設(shè)了支賜陳告 人的獎賞制度,。具體說來就是懲罰偽造,、包庇、轉(zhuǎn)用偽幣者,,處分失察的官員和鄉(xiāng)耆,;獎賞告發(fā)人和自首者,獎勵查獲偽鈔的官員,。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 定偽造會子法規(guī)定:“犯人處斬,賞錢十貫,,不愿受者補進義校尉,。若徒中及庇匿者能告首,免罪受賞,,愿補官者聽,。”宋代規(guī)定告發(fā)者賞銀千貫,,金代規(guī)定賞銀三 百貫,,元代規(guī)定除賞鈔五錠外,還將犯人的家產(chǎn)全部賞給告發(fā)者,。在這些獎賞之下,,果然有不少造假者被捉拿,有效地起到打假的作用。此后,,政府對會子法還進行 了不斷的完善和充實,。這些都是政府貫徹“嚴刑峻法,獎懲并行”原則,,以嚴厲打擊私鑄偽幣者的最好體現(xiàn),。
二、嚴格管制幣材以杜絕作偽之源
鑄造錢幣需要銅,、鐵,、錫等金屬材料,制偽鈔則需要鈔紙,。北宋時期,,莊綽就已經(jīng)指出貨幣作偽在于“物料寬剩,適足以資盜竊”,。意思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控制銅 源,,盜鑄者就會有足夠的鑄幣資源,為了從源頭上制止作偽,,政府就應(yīng)該采取禁銅,、榷鐵以及壟斷鈔紙等措施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當(dāng)時控制幣材的具體措施就包 括:禁止民間私自開采和冶煉原銅,、私相買賣銅料、鑄造銅器出賣等等,,其目的在于截斷不法之徒的私鑄之源,。宋代時期,民間銅器制造業(yè)不斷發(fā)展,,因此一些銅器 作坊商就借此機會私鑄銅幣以牟取暴利,。為了集中幣材以供宋朝政府鑄錢之專用,根據(jù)《宋史》卷180《食貨下二》的記載,,宋朝法律就規(guī)定:“凡山川之出銅者 悉禁民采,,并以給官鑄焉?!碧谟何踉?984年)也令江南諸州官府所處貯雜錢:“每貫及四斤者送闕下,,不及者銷毀。民間惡錢尚多,,復(fù)申乾德之禁,,稍峻 其法?!?/P>
宋朝時期還規(guī)定,,宮廷寺觀法器、軍器、銅鏡,、銅鑼等銅制金屬品均由官府制 造出售,,民間不得自造,凡不宜官造的器物,,如銅鐘等物,,則由有關(guān)方面提出申請,獲準之后在官府派員監(jiān)督下方可鑄造,,至于門上銅釘、銅飾等銅制品則一律禁 絕,。通過上面這一系列的措施,,宋朝官府收繳、集中了私人手中的大量幣材,,有效,、充分地壟斷了銅源,強化了它的貨幣管制制度,。
精選幣材紙幣最 早出現(xiàn)在四川,,當(dāng)?shù)毓賳T在與制造偽鈔活動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他們認為只要在制造印鈔紙上多下功夫,,選擇一般人難以偽造的特制紙,,便可有效地防 偽。為此,,他們制作了光亮潔白,、經(jīng)久耐用精品紙專門用于印鈔。史書記載,,“鈔用川紙,,物料既精,工制不苛,,民欲為偽,,尚或難之”。朝廷的一些定點紙局所造 紙張比不上川紙,,因此,,川紙在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成了印鈔紙專用紙。這種紙張只許印鈔,,不準民間采購,,目的是為了有效地防偽鈔。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guān)新聞
- · 宋朝民間尚武之風(fēng)歷朝最盛 百姓結(jié)社可配強弩
- · 12世紀的繁華:北宋開封城每天屠宰萬頭生豬
- · 宋太宗為何讓百姓隨意購買奇書《推背圖》,?
- · 北宋軍隊掃滅南漢最終統(tǒng)一嶺南的戰(zhàn)爭
作者:
劉繼興
編輯:
劉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