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
在南京白下區(qū)四條巷一個不起眼的路口,,孤零零站著一棟破舊的老房子,在它的周圍,,是燒雞店,、水果攤,、玻璃鋪……再過去,是一個小型的垃圾中轉(zhuǎn)站,。老宅一側(cè)臨街,,墻上用漿糊貼著一張毛筆字的紙條:危墻小心。
這是一處文物保護建筑,,青石板上寫得明白:李公祠,。李公,李鴻章是也,。這處祠堂的主人身份尷尬——對于這樣一個中國近代史上臧否有之毀譽參半的角色,,地方政府似乎委實拿不定主意到底應(yīng)不應(yīng)該給他的宗祠下?lián)苄蘅樈?jīng)費。
與李鴻章宗祠的冷清形成對比,,《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一書比自己任何一部歷史專著都更加好賣,,這讓作者雷頤有點吃驚。
書的緣起,,不過是朋友的一句戲言,。“我寫晚清政治分析的文章,,經(jīng)常引用奏折,,有朋友說,你干脆拿這些奏折來做點文章算了,?!庇谑抢最U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專門研讀各種奏折,這一讀之下,,大有趣味,,一些以前被忽略掉的小細節(jié)浮出紙面。奏折是地方官員和封建王朝之間下情上達的最直接途徑,,奏折的內(nèi)容以及寫奏折的技巧,,都折射出晚清政局的深層內(nèi)核,。
舟大而水小的悲劇
記者:據(jù)說毛主席對李鴻章有這樣一句評價,,“吾觀李合肥……舟大而水小也?!蹦阍趺纯??
雷頤:不管是誰說的,這都是一句很貼切的比喻,。舟大而水小,,作為一個改革家,他所處的時代能給他提供的舞臺已經(jīng)敗落,,動幾下要擱淺,。我想揭示的,,正是李鴻章與那個衰朽的王朝之間的關(guān)系。他想盡自己的努力,,去挽救一個風雨飄搖,、衰朽不堪的王朝,但是一直受封建傳統(tǒng)制約的他,,又不可能跳出來站到另外一個隊伍中,,這是他個人的局限性,同時也是他個人悲劇之所在,。
記者:書中有一章《鐵路貴姓,?》,讓人聯(lián)想起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那場“姓社姓資”的大討論,,這中間是不是也有一點借歷史故事對當下現(xiàn)實發(fā)言的意味,?
雷頤:是。洋務(wù)運動還談不上什么體制改革,,只是引進對統(tǒng)治者最有好處的一些器物,,都遇到那么多的阻力,在今天難以想象的阻力,。比如修電路,、架電報線。晚清時西北有俄國在新疆伊犁不斷惹事,,東邊有日本不斷入侵,,電線對于戰(zhàn)事的信息傳遞最有好處的。但是清朝大批官員把電線跟忠不忠,、孝不孝聯(lián)系在一起:為什么電線外國可以用中國人不可以用,?因為中國人崇拜祖先,電線埋在地下,,電流通過會驚動祖墳,,讓祖先的亡靈不得安寧,是為不孝,,不孝就不可能忠,。中國人一直有這個傳統(tǒng),什么東西來,,先要站個隊,,姓“社”還是姓“資”?“鐵路貴姓,?”先要問個姓什么,,把技術(shù)層面的東西都上升到道德和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引進西方技術(shù)就是背叛祖宗,背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引進“狄夷”的東西就會導致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崩潰——“潰夷夏之防”,,認為狄夷和華夏之間有一道文化的防線,“潰防”就是破壞了文化安全,。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guān)新聞
- · 老照片:清朝皇宮選秀的真實場景和內(nèi)幕(圖)
- · 百年回看李鴻章 他有哪些可敬之處?(圖)
- · 叔嫂聯(lián)手謀奪皇權(quán) 慈禧與八位大臣的殊死較量
- · 慈禧太后首次坐汽車 跑這么快要吃多少草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