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讀了彭紅英、余世誠發(fā)表在《黨史博覽》上的一篇文章《歷史揭秘:看毛澤東與林彪的九次分歧和爭論》,。歷史揭秘自然是告訴你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然而它的意義卻不止這些,,更重要的是給人啟發(fā),對于做好現(xiàn)在的事情有所幫助,。那么,,我們應該從“毛澤東與林彪的九次分歧和爭論”看什么,?
實事求是地看,,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看環(huán)境人性的寬敞,。當時是戰(zhàn)爭條件下,,機斷專行,,不搞爭論才是正常,,然而作為一線軍事指揮員,,林彪?yún)s敢于也能夠公開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一方面說明當時黨內(nèi)軍內(nèi)的民主氣氛是濃厚的,,政治生活也是正常的,允許人們各抒己見,;另一方面也說明那時的林彪也是直率和坦蕩的,,有意見從不藏著掖著,,挑明了說。環(huán)境的寬松,,人性的敞亮,造成了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局面,,才使得我們黨的事業(yè)煥發(fā)勃勃生機,,蒸蒸日上,,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二看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配合,。從毛澤東與林彪九次分歧和爭論中,我們看到的是偉大戰(zhàn)略家與偉大戰(zhàn)術家的偉大配合,。戰(zhàn)略家考慮側(cè)重的是對全局和長遠的有利,而戰(zhàn)術家考慮側(cè)重的是打得贏,。比如四平攻堅戰(zhàn),盡管打得很艱難,,也很慘烈,從戰(zhàn)術講,,付出的犧牲太大,;但從戰(zhàn)略上講,,毛澤東堅信它的犧牲卻是對全局和長遠有利,。同時,,四平攻堅戰(zhàn)吃虧,也讓林彪更加清醒,,知恥而后勇,領教了國軍陳明仁的厲害,,也就不敢那么輕敵了。
三看問題意識的貢獻,。解決問題,首要的前提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有利于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分析,進而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紅軍上井岡山,天天吃南瓜,,又遭遇挫折,,這是明擺的事實,。林彪把它當做一個嚴肅的問題提出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也許認識上顯得有些幼稚,,但及時反映了部隊真實的思想狀況,,也把解決這一問題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直接促進了毛澤東的深入思考,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實際效果,。
四看實踐第一的觀點。黨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政策,、方針、路線自然是從實際出發(fā)的,,顯然這里的“實際”也只是黨中央和毛澤東所掌握或預計的實際,代表了實際的多數(shù),,但未必窮盡實際的一切,。作為一線指揮員還會遇到新的實際,因此不能唯上唯書,,只能唯實。理論需要實踐的檢驗,。抗戰(zhàn)時八路軍作戰(zhàn)方針從“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調(diào)整為“基本的游擊戰(zhàn),,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zhàn)”,就是毛澤東對林彪指揮平型關大捷實踐經(jīng)驗的認真汲取,。
五看領袖用人的藝術。盡管林彪與毛澤東有過九次甚至更多的分歧和爭論,,但毛澤東卻從未對林彪棄而不用。盡管毛澤東沒有給林彪留下類似“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溢美之詞,但毛澤東對林彪的喜愛和器重卻是不同尋常,。這是為什么?有三點不容忽視:其一是毛澤東對林彪帶兵打仗之才的器重,。其二是毛澤東對敢于公開叫板的林彪的充分信任,。其三是那時的分歧和爭論卻也慣常,無須上綱上線,。用人的藝術,,實際上就是看人的眼光,,容人的肚量。
下一頁附文:毛澤東與林彪的九次分歧和爭論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新聞
- · 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人民日報》1976年9月16日社論
- ·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人民日報》1949年10月1日社論
- · 將革命進行到底 《人民日報》1949年1月1日社論
- · 1940年毛澤東“十五萬精兵”計劃:預防蔣投降
作者:
梁煜璋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