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核武器] |
美國空軍部長用導彈模型解釋此次事件
相關報道:
一個非常離奇的錯誤發(fā)生在美國對臺軍售中,。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25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說,,一年半前,美國因“程序錯誤”,,使得原本該列入機密武器的4枚用于起爆洲際導彈核彈頭的引信,,被當作臺軍訂購的直升機電池送到臺灣。去年,,臺灣通知美方沒得到所訂電池,,雙方討論了幾個月,直到不久前美國國防部才發(fā)現犯了什么錯誤,。這些引信的外表與直升機電池相差甚遠,,究竟為何被搞錯令人費解。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26日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美方徹底調查,。但西方媒體對美方的批評聲并不多,。有學者評論說,如果中國錯誤地將這樣的敏感部件賣到美國不喜歡的人手里,,天知道會引來西方多么猛烈的聲討,。
旅居洛杉磯的臺灣問題評論家鄭浪平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美軍方“程序錯誤”的解釋難以自圓其說,。從淺的層次說,,這暴露了美國在武庫管理和對臺軍售方面的極大混亂。更進一步分析,,可以認為有人“故意作祟”,,美國防部高調突出“引信不含核物質”,純屬此地無銀三百兩,。陳水扁當局早就確定了所謂“境外決戰(zhàn)”的思路,,謀求發(fā)展導彈和戰(zhàn)略威懾力量,但僅憑臺灣難以成事,,必須依靠外方援助,。美五角大樓如今的披露,,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政治手腕,暗示臺灣軍方有可能獲得了相關技術,,從而引起大陸方面的猜想,。
臺灣《全球防衛(wèi)雜志》編輯陳國銘認為,臺灣在2006年秋就收到這批貨,,但2008年才歸還美國,,期間有無拆封物品并檢視其材料結構,肯定會引起外界的懷疑,。沒有拆封物品并不代表臺“中科院”沒有以逆向工程來進行仿制,,即使沒有仿制,相關單位也不會放過檢視其結構的機會,。
軍事專家戴旭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如果中國錯誤地將這樣的敏感部件賣到美國不喜歡的人手里,美國的反應肯定要激烈得多,,很有可能挑動西方國家借機發(fā)動新的“中國威脅論”,,反觀美國自己干出這種事,卻輕描淡寫地以操作失誤解釋,,很難有人相信,。他說,按照美軍嚴格的管理程序來看,,不排除美國有意為之的可能性,,而經過幾個月的研究,臺灣也可能基本掌握了引信的技術,,然后美臺以美軍“操作失誤”的借口把這件敏感的事搪塞過去,。事實上,美國對別國的導彈交易一直是嚴格禁止的,,這件事的曝光顯示美國在搞雙重標準,。戴旭說,軍火出口在世界各國都非常敏感,,而美國的軍火審查又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最嚴格的,在其歷史上從沒有過在如此敏感技術的出口上出現偏差的例子,。出現這樣的事情簡直匪夷所思,。這不排除是美方在跟臺灣當局“唱雙簧”。臺灣一直想發(fā)展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雖然這次是洲際彈道導彈的零部件,,但其中的技術是有部分借鑒作用的。此外,,這次事件發(fā)生的時間也很敏感,。國民黨“在野”的時候,,美國一直覺得國民黨在阻撓臺灣對美國的軍購計劃,美國會不會通過這種方式向臺灣示好,,從而延續(xù)美國對臺灣政治的影響,,也需要我們謹慎觀察。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李彬教授說,,在導彈及技術控制機制下,,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主要國家的導彈出口都是受到嚴格管制的,洲際導彈的引信也在管制范圍之內,,是不能賣給臺灣的,。雖然各國在出口管制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有漏洞,但美方把這么敏感的技術設備送到臺灣,,還是令人難以想象,。美國也應該提高出口管制的透明度,讓更多的國家?guī)椭倪M出口管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本報記者 劉斌 石華●本報特約記者 邢士吉 柳玉鵬)
更多精彩內容閱讀登錄環(huán)球網(www.huanqiu.com)
相關新聞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