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視點 > 正文 |
|
中共官方刊物《瞭望新聞周刊》雜志在最新一期重要版位刊發(fā)了九篇文章,,全部圍繞一個主題:提升中國軟實力,。這與在今年北京“兩會”上廣受熱議的“軟實力”話題遙相呼應,其中可以看出中國官學兩界對提升中國“軟實力”的高度關注,。
隨著中國謀求“和平崛起”,,如今“軟實力”在北京官學兩界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從今年“兩會”透露出的種種新舉措來看,,多涉及“軟實力”的提升,。如對尊師重教的高度重視,對文化和科學發(fā)展的宏大構(gòu)想,,對“和諧世界”及中國外交政策的深度闡釋,,以及通過“民為邦本”等方式來加強民族和諧和凝聚等等。
其實,,自古以來就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攻心為上”、“以德服人”等概念稔熟于胸的中國人對“軟實力”并不陌生,,但這一概念比較廣泛地進入政府和公眾視野仍是由于近幾年中國硬實力的不斷提升,。正如《瞭望新聞周刊》所說,其流行不僅是中國處理國際社會關系變化的需要,,更重要還是為著應對國內(nèi)發(fā)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全方位支持。
提高軟實力,,已成為中國國家戰(zhàn)略新落點,,這是中共官方媒體的最新結(jié)論。在以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為核心的硬實力后盾的支持下,,胡錦濤,、溫家寶,、吳儀、李肇星,、薄熙來等多位政治人物在國際政壇贏得的贊譽,,孔子學院于越來越多的海外大學安家落戶,中國民眾自發(fā)提高國民素質(zhì),、致力塑造新的國民形象,,無一不在彰顯中國軟實力的提升步伐。
《大國崛起》系列紀錄片在中國的熱映,,顯示出北京對于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渴望,。而在今年的“兩會”中,代表委員也提出了諸多“軟硬兼收”的藥方,,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更是備受關注。
唯GDP論已被大多數(shù)北京和地方政府的官員所拋棄,,尤其在國務院第一次以“文化遺產(chǎn)”為主題詞下發(fā)政府文件后,,地方官員對中央著力提升軟實力的決心更加心領神會。除了在“兩會”期間建言獻策,,這些在官,、商、學各界有著顯赫地位的代表委員們回到地方之后會如何進一步“軟硬兼施”,,尚須拭目以待,。文/莊敬千
編輯:
李增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