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平:憶慈父王任重
2017年01月12日 16:17
來源:鳳凰歷史
作者:王曉平
本文摘自:《忠誠的共產(chǎn)黨員:懷念王任重文集》,,作者:范康,,出版:中共黨史出版社 由于戰(zhàn)事,我一直被寄養(yǎng)在農(nóng)村外婆家,,9歲才回到父母身邊,。記得是冬天,我和外婆跟到火車站接我們的母親
本文摘自:《忠誠的共產(chǎn)黨員:懷念王任重文集》,,作者:范康,,出版:中共黨史出版社
由于戰(zhàn)事,我一直被寄養(yǎng)在農(nóng)村外婆家,,9歲才回到父母身邊,。
記得是冬天,我和外婆跟到火車站接我們的母親一起,,來到我們在湖北的第一個家—武漢市一元路8號,。我們一進客廳,正在彈鋼琴的父親立即站起來,,外婆一邊趕忙往前推我一邊說:“快,,叫爸爸。”我嚇得躲在外婆身后,。這時瘦瘦高高的父親的一只大手已落在了我的頭上,。“你們來了。啊,,已經(jīng)長這么高了,,快成大姑娘了。”這雖不是我第一次見到父親,,卻是我記憶中第一次感到父親的威嚴與慈愛,。那溫暖的撫摸,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田,。
我到武漢后,很快被送入一所住讀小學,,后來上中學,、大學也都是住校。除假期和節(jié)假日外,,都在學校過集體生活,。父親作為湖北省主要負責人,一年中往往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不在家,,除去在中央,、中南局開會,就是下基層,因此,,和父親相處得時間十分有限,,留在記憶中的更是珍貴的往事。
在我學生時代,,父親是一個英俊,、聰明、活潑可愛的中年人,。他珍惜一切與家人相聚的日子,。認為節(jié)假日應(yīng)屬于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不提倡節(jié)日加班,,公開反對把公事弄到家里去辦,。每逢周末或節(jié)日父親總是帶上全家找個安靜的地方,享受天倫之樂,。打撲克是我們家共同的游戲,。
左二是作者王曉平
父親酷愛文學,家中有很多書籍,,訂有多種報刊雜志,、為我讀書看報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讀小學時,,父親就要求我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他自己也一直堅持記日記),并利用休息時間查閱我的日記,,耐心地幫我分析哪些寫得好,,哪些寫得不好,并經(jīng)常親自幫忙我修改病句,。他反對記流水賬,,經(jīng)常啟發(fā)我,對事物要有觀察,,有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感想或聯(lián)想,從而培養(yǎng)我的文學修養(yǎng)和觀察分析事物,、獨立思考的能力,。
1962年春天,學校組織下鄉(xiāng)勞動,,我因患慢性肝炎不能去,。時值父親要下鄉(xiāng)檢查工作,為了讓我有機會對農(nóng)村有所了解和接觸農(nóng)民,,就帶我同去,。沿途,,父親除了大到大田里去查看莊稼生長情況外,還在田間村頭與農(nóng)民談話,,仔細了解農(nóng)民的衣,、食、住,、行情況,。所到之處,均住在當?shù)氐目h或地區(qū)招待所里,,在招待所的食堂就餐,。這些食堂都很小,只能放兩張方桌,,飯菜很簡單,。當?shù)馗刹砍齻€別陪同檢查工作而來不及回家吃飯的一起就餐外,沒有什么專門陪吃的人,?;貋硗局校赣H饒有興趣地給我講解毛主席詩詞《游泳》,。他告訴我,,“才飲長江水”,不是指長沙市的水,,而是專指長沙市郊一口井里的水,。“又食武昌魚”,也不是泛指武昌的魚,,而是武昌縣的一種鳊魚,。由于此處水流很急,故這里的魚肉質(zhì)特別細嫩,、鮮美,、毛主席很喜歡吃。
父親還告訴我,,毛主席喜歡湖北,,每年至少到湖北來一次。主席在湖北期間,,父親作為地方領(lǐng)導(dǎo)人,,從未單獨宴請過他。相反,,倒是有時開會開晚了,,到了吃飯的時候,,主席留他共餐,。主席的飯菜也十分簡單,,只有一點特殊,那就是每餐都少不了辣椒,。
右一是作者王曉平
1963年,,我進京讀大學以后,學校開展學習“九評”和防修反修大討論,。當時學生思想十分活躍,,圍繞著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出了各種觀點。我作為一個在相對脫離社會的比較單一的環(huán)境長大的學生,,面對這種五光十色的大學生活,,真是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正好,,此時父親來京開會,我將自己所有的疑惑向他傾訴,。父親十分關(guān)心當代青年人的思想動態(tài),,不時提出問題,對一些細小的問題也問得很清楚,。父親并沒有急于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讓我多聽、多想,。直到父親開完會臨走之前,,鄭重其事地和我談了一次心。他從自己的童年一直講到參加革命,,使我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父親告訴我,我們家祖上本姓趙,,由于貧窮,,家中孩子多,養(yǎng)不起,,太爺爺把我爺爺送給一個沒有孩子的農(nóng)民家,,自我爺爺一輩即改姓王。父親自小聰明好學,,但因家貧只讀完鄉(xiāng)師就輟學了,。父親多次對家人講,要不是家里窮,,我不是當數(shù)學家就是當藝術(shù)家,。正是因為懷才不遇,強烈的翻身求解放的欲望促使父親走上革命的道路,。
父親對我說:“命運”是唯心主義對人生的認識,,從辯證唯物主義出發(fā),,人的一生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與偶遇機遇的相結(jié)合。如果沒有日本的侵華戰(zhàn)爭,,我和你母親不可能追隨共產(chǎn)黨參加革命,。日本的侵華戰(zhàn)爭這一大的社會必然,造就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者,,至于,,我是否和你母親結(jié)婚,那就是必然中的偶然,。沒有我們的婚姻,,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你的存在。中國人民肯定要打敗日本侵略者,,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只有在這個大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念大學,。至于你是上北大還是上清華,,那是有一定偶然性的。青年人不應(yīng)信奉“命運”,,而應(yīng)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投身于三大革命實踐中去,干一番事業(yè),,塑造轟轟烈烈的人生,。
父親于繁忙的公務(wù)中,仍擠時間給我寫信,,記憶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中學時,父親在北京開會期間,,中央決定公開與蘇共的分歧,,就是否堅持馬列主義等一系列重大意識形態(tài)問題與蘇共進行辯論。父親對黨中央在國際共產(chǎn)主義危重時刻,,中國共產(chǎn)黨能堅持獨立自主,,大無畏地高舉馬列主義大旗,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英明決策由衷地擁護,,并對前途充滿信心,。父親就此給我寫了一封長信,還附了一首小詩,,來抒發(fā)他的激動之情,。
一次是1965年,得知我被批準為中共預(yù)備黨員時又給我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長信,。臺頭第一次稱“曉平同志”,。信中表達了父親對我的祝賀與鼓勵,,要求我要樹立堅定不移地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的人生觀,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作一個德才兼?zhèn)涞母锩影嗳恕?/p>
第三次,,是“文革”初期,。父親擔心我面對這么大的政治風雨暈頭轉(zhuǎn)向,在毛主席的《我的一張大字報》公開發(fā)表以后,,正在養(yǎng)病的父親給我寄來一封信,,叮囑我要經(jīng)受考驗,學會在大風大浪中游泳,。特別囑我要牢牢記住二條:一是堅持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二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1989年上海湖南路賓館家庭合影
1988年春,,上海甲肝流行,,來勢兇猛,弄得人人自危,,外省市對上??腿硕疾扇×艘欢ǖ姆婪洞胧4汗?jié)過后,,我到北京開會,,住在賓館里。賓館工作人員視上海來的人如瘟疫,,見了就躲得遠遠的,。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父親系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且年歲已高,,為了對他的健康負責,會后不打算回家居住,,只去看望一下,。當秘書將我的考慮向父親報告以后,父親叫秘書立即通知我:“開完會就回家,。”
到家后,,我見到父親,雙手合十說:“為了您的健康,,我就不你握手了,。”父親一把把我摟在懷里,一邊大聲說:“不怕不怕,,爸爸不怕,。”在父親溫暖的懷抱里,,這幾天以來在大會上受到的歧視與冷遇所造成的心里壓抑一掃而光。……

[責任編輯:齊璇 PN109]
責任編輯:齊璇 PN109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鳳凰歷史官方微信
視頻
-
李詠珍貴私人照曝光:24歲結(jié)婚照甜蜜青澀
播放數(shù):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三版“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悼念
播放數(shù):3277
-
章澤天棒球?qū)懻媾f照曝光 穿清華校服膚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數(shù):143449
-
老年癡呆男子走失10天 在離家1公里工地與工人同住
播放數(shù):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