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家王鵬應邀參加華人國學大典崆峒系列活動并在雅集上撫琴,。
2024年8月7日下午,一場以“原韻”為主題的雅集在崆峒山風景區(qū)內舉行,。這是由鳳凰網主辦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動“致敬國學:華人國學大典”走進甘肅平涼的系列活動之一,。
如果說當天上午的名家演講與圓桌對話是理論的、抽象的,、思辨的,,那么下午這場匯聚琴棋武醫(yī)的崆峒雅集,則是立體的,、具象的,、活潑的。一天之內,,既坐而論道,,也臨風賞琴,相得益彰,,都是從道源圣地體悟中華智慧,。
在崆峒雅集中,著名古琴家,、“鈞天坊”創(chuàng)始人王鵬先生先是以一首古曲《鷗鷺忘機》拉開琴書對話序幕,,又以《平沙落雁》為太極與書法表演助興?!澳克蜌w鴻,,手揮五弦?!毕娠L道骨的王鵬,,如同古畫中走出來的名士,,蒙蒙細雨的崆峒山也在他那深沉曠遠的琴聲中越發(fā)顯得空靈。
這種意境與道家文化有何相通之處,?在日益快節(jié)奏的當代生活中,,古琴的審美精神以及背后傳達的人生智慧,有何當代價值,?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與王鵬先生在崆峒山中小坐,聽這位古琴家講述自己的琴道人生,。
王鵬,“鈞天坊”創(chuàng)始人, 著名古琴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以下是訪談實錄整理:
鳳凰網:您在崆峒雅集上首先彈奏了一曲《鷗鷺忘機》,這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王鵬:這首琴曲很古老,,800多年了,它是宋代劉志方所作,。講一名漁夫出海捕魚,,很多海鷗落到他船上,感覺非常和諧,?;丶液髮⑦@事告訴老伴,老伴問他為什么不抓一只回來,?漁夫起了機心,,第二天出海時,那群海鷗在天空盤旋,,不再落下來,。
這其實講的是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對自然不能有過分要求,。我聽國學大典的主題演講,,黃帝在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的故事,深有感觸,,人不要強求改變自然,,而要順應自然。
鳳凰網:您講的這種人生境界特別符合道家精神啊,。尤其是“道源圣地”崆峒山中聽此曲,,更加覺得空靈、曠遠,。那么,,從藝術審美來看,,古琴與道家文化精神有哪些相通之處?
王鵬:古琴講究修身養(yǎng)性,,返其天真,。人出生的時候是天真純正的?!抖Y記·樂記》里說“唯樂不可以為偽”,,意思是只有音樂不能表現(xiàn)虛假的感情。我們的話語可能會有欺騙性,,但音樂不能,,作不了假,在彈琴時,,我可以感受到音樂那種真誠跟自己內心的真實連接,。
古人說“琴者,心也”,,通過心去感受音樂傳達的真情實感,。我用八個字概括古琴所追求的境界,就是“自然而然,,與物同化”,。比如說這段音樂里面由幾個音符組成,無論它們的時間長短,、音量大小,,音符之間的邏輯關系全是正確的,你就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當你覺得一切都很正常的時候,,就是最佳狀態(tài)。當你過于去強調感情或者是無情的時候,,它就脫離自然了,。總之就是要隨心,,叫“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還有一點,,在彈琴的時候,,如果你接近了某種臨界點,就是技藝與情感都配合到極致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就像“列子御風”一樣,,不知道是風駕馭他還是他在駕馭風,已融為一體了,。
我相信這種精神應該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心里,,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能不做作,,自然而然地,把所有事情處理得恰到好處,。道家講道法自然,,我們當代人應該從音樂中、從道家的音樂審美當中得到啟示,。
鳳凰網:這話聽來頗有莊子所講庖丁解牛之感,。
王鵬:是啊,莊子也說,,“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钡兰揖褪沁@么欣賞音樂的,。當代那種讓人痛哭流涕,讓人開懷大笑的,,都是表層的音樂。
鳳凰網:但大部分人似乎很難達到這種欣賞境界,。您覺得古琴的這種審美精神能為當代人提供怎樣的價值,?
王鵬:我一直認為人有三個修行的步驟。第一步是你能不能守住本真,。第二步是認知,,是判斷,知曉自然社會,、甚至人生與宇宙的運行規(guī)律,。這其實就是悟道。第三,,就是潛能與創(chuàng)造力的開拓,,這也是人生修行的重點。而彈琴,,正可以幫我們挖掘潛能,、提升創(chuàng)造力。
古琴背后的理念與人,、自然都是相通的,。古人說五音對應人體五臟,五行,。天地是個大宇宙,,人也是個小宇宙,當你能通過彈琴喚醒你對自然真善美的理解,,這時候的音樂才更加深刻,,才有意義,,這是一種通過音樂以明心見性的一種修行過程。
王鵬在崆峒雅集上演繹古琴與太極的完美結合,。
鳳凰網:我注意到,,您與其他音樂家不一樣的地方,還在于您創(chuàng)辦的鈞天坊,,實現(xiàn)了產業(yè)化的運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國家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平涼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比如針灸傳統(tǒng),、道教音樂,、地方民俗、非遺技藝等等,,如何讓它們更生動活潑地傳承,,特別考驗當代人的創(chuàng)造力。這里面有個如何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問題,。您在非遺的“活化”傳承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能否作一些經驗分享?
王鵬:我在2012年時就提出一個觀點,,要把“非遺”傳承好,,就一定要將其融入當代生活中,只有跟當代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的時候,,你就給它增進了新鮮血液,,可以讓它在當代用起來。比如說傳統(tǒng)六藝里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里的“射”,,現(xiàn)在經常射箭不太現(xiàn)實,,但可以轉化成斯諾克。斯諾克運動也是要用心念,,是一個越安靜越好的一個運動,,它跟射箭百步穿楊所要的那個心念一樣。心念的力量結合技藝的訓練,,完全可以把它做成被大眾所接受的一種活動,。再如“御”,現(xiàn)在也不大可能去駕馬車了,,但可以開發(fā)越野車的場地駕駛體驗,,仍能找到跟大自然之間的那種關系。
我這些年比較關注當代文人的生活美學與生命態(tài)度的研究,。把古代“六藝”“九雅”的文人生活融入當代,,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鳳凰網:在我印象中,近些年古琴似乎“出圈”了,,年輕人學古琴似乎變多了,,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小眾樂器“出圈”背后有什么原因嗎,?
王鵬:古琴是越來越流行了,,因為我們越來越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明白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但說古琴“出圈”,,這個對“樂”的理解就有問題。我對“樂”的理解,,是一種各種藝術精神的總和,,是一種藝術精神的概述。什么叫出圈跨界,?“樂”的精神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東西?,F(xiàn)在我們陷入一個盲區(qū),總覺得這個藝術是一個行業(yè),,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技藝,然后劃定了各自的邊界,。
我們不要把它看得這么狹隘,它無所謂小眾與大眾,。剛才同時表演的書法和太極,,也是在提按、剛柔,、快慢,、虛實的生命節(jié)奏中,感受自然而然,、與物同化,。我們要通過不同的藝術門類總結出一個共同的藝術精神,殊途同歸嘛,,這才是我們對“樂”應有的理解,。從藝術精神來看,本來就沒有圈,,只是人為地設定了各種圈,。
古琴名家王鵬接受鳳凰網專訪。
鳳凰網:聽您這么一解釋,,我發(fā)現(xiàn)文化旅游其實也是這樣的,,都在講跨界融合,,其實“游”的狀態(tài),原本就沒有明顯的界線,。這次活動的主題也是探討傳統(tǒng)文化如何賦能當?shù)匚穆萌诤系母哔|量發(fā)展,,剛才聽您聊道家審美精神,平涼作為“道源圣地”,,確實擁有寶貴的文化資源,。您既是古琴演奏家,同時你創(chuàng)辦的鈞天坊經營得也非常不錯,,您覺得琴道與商道之間也有相通之處嗎,?
王鵬:古琴所代表的精神,如輕微淡遠,、中正平和,,這里面有天地精神,有人文情懷,,這是根基,。鈞天坊的經營理念特別簡單,我從不搞什么商業(yè)炒作,,那些技巧我也學不來,。我只有一條。叫“以利他之心,,自然而然獲利己之利”,。這也是道家的管理方法。
首先,,我要把好琴制作給大家,,不好的琴我絕對不會賣出去。自然而然,,靠口碑相傳,,賺這樣的錢,我心里踏實,。不能一夜暴富,,但可以保證永續(xù)經營。
【訪談,、整理|甘敏求】
“特別聲明:以上作品內容(包括在內的視頻,、圖片或音頻)為鳳凰網旗下自媒體平臺“大風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