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陸茗
編輯 | 向由
人心天然親近那些溫暖的東西。
外國網(wǎng)民涌入小紅書后,,中外網(wǎng)友多輪互動中,給李華的回信,,是情感最濃的一類,。
在“假定你是李華”的出題設定里,,李華,,這個初高中英語試卷作文題里的釘子戶,,是中國考生最常用的答題“馬甲”,。
那些年,,李華很忙,總有寫不完的信,,許多信都寫給外國筆友——英國的Chris,、美國的Michael,、澳大利亞的Tom,、加拿大的Linda……向他們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分享健康建議,、分享日常生活。
1995年,,李華就已經出現(xiàn)在高考英語作文題里,,2024年的高考卷里,也還有他——30年間,,李華是一代人的回憶,。
這些信的答題模版里,常以“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做結尾,,但李華們默認,,這些信不會有回音,。
直到外國人突然涌入中文社交媒體,,被“回憶殺”的李華們留言感慨:李華終于收到信了,。
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不解:李華是誰,?
看到這條留言,,留學歸來的“00后”李瑤華拍了她的第一條視頻,,在社媒上介紹李華,,并提議網(wǎng)友給李華回信。幾乎同一時間,,在海外留學工作10余年的湄子醬,,也以視頻說明“李華的信”的原委,。
3天內,李瑤華收到了7.4萬點贊,,4500條評論,;湄子醬的視頻下,,涌現(xiàn)了1萬條留言,,23萬點贊,。
通過她們的分享,,許多外國網(wǎng)民被李華的心意打動,,開始鄭重地給李華回信,訴說自己在童年時也曾渴望連接,,在這個日趨分裂的世界里,,掀起又一輪回響。
Dear LiHua
湄子醬是個“90后”,。12年前,,她還在北京西城區(qū)念高中,是學校的尖子生,,但英語卻是她最提不起興趣的科目,。
那時,她始終覺得學英語沒什么用,,也想象不到,,會有什么場合真的需要和外國人交談,學英語就只是為了完成考試,,拿高分,。
老師又逼得緊,督促著她把相對薄弱的英語再提提分,,要她熟背范文,,計時一分鐘內背完,這更加劇了她的反感,。她用“魔怔”來形容當時的應試壓力,。
以“李華”的身份,她給外國筆友寫了上百封英文信,,她也曾抱怨:我畢竟不是李華,,永遠也不會真的需要給什么外國朋友寫信。給假想的朋友寫英文信,,有什么意義呢?
那些年,,李華需要寫給外國筆友的信
直到曾經假想的Sarah、Linda涌入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就像李華的筆友突然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了,,這很神奇?!边@促使她回應外國網(wǎng)民對“李華”的困惑,。
一切突然成真了?!案杏X我們準備了十幾年,,就為了這一刻,,這是等待的魔力?!崩瞵幦A想,,這或許是許多中國網(wǎng)民如此珍惜機會、熱情與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交談的原因,,而一向在社交媒體上沉默的她,,也被激起了表達欲,并在視頻里發(fā)出英文邀約:如果愿意,,你可以給李華回信,。
李瑤華誠邀外國網(wǎng)友給李華回信
北京時間1月16日晚,當湄子醬和李瑤華相繼發(fā)出“誰是李華”“李華來信原委”的視頻后,,一夜之間,,就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很多外國網(wǎng)友給她們發(fā)私信,,或是直接@她們的賬號,,而很多人真的寫了“給李華的回信”。
李瑤華收到的第一條私信來自美國人Linda,。那條英文私信很長,,Linda希望李瑤華幫忙檢查一下回信的中文翻譯是否準確。
但沒等李瑤華回復,,Linda迫不及待地發(fā)布了,。
為了這封回信,Linda在網(wǎng)上搜尋李華的信,,并想象有一天,,這些信成卡車地快遞到了家門口,傾倒出來,,沒過了她的脖子,,她一封封地閱讀這些來自中國的信,信封上還畫著貓咪,。
“Dear LiHua……”Linda在回信里寫:“你提到的音樂節(jié)怎么樣了,?真遺憾我沒能參加。我最近也開始聽你們的音樂,,真是動人,。你上學期考了全班第一,太厲害了,。你的字跡真好看,,不過拼寫beast時要小心,加了一個r會讓它變成另一個意思,,可能會讓美國人忍俊不禁……你多年前提到的模型飛機,,還有照片嗎,?至于你提到的生日禮物雖然沒送到,但你的來信已經是最好的禮物,?!?/p>
她附上了自家小貓的照片,它的名字叫陽光,。Linda在暴風雨中的水坑里發(fā)現(xiàn)了快要淹死的它,。“它讓我想起了你,,因為你和它一樣,,在一個陰郁的日子里,給我?guī)砹艘庀氩坏降墓饬??!?/p>
Linda的小貓,,它的名字叫陽光
Linda似乎患有自閉癥和ADHD,,常常整晚在哭。她說起最近食品和房租價格飛漲,,總有更多的東西可以被奪走,,孤獨和無助太多,溫暖太少……
Linda徹夜未眠,,她說自己像個孩子一樣迫切想要第一時間閱讀和回復中國網(wǎng)友的評論,,讓李華知道,自己終于收到回信,,深受感動,,為遲來的回復道歉。直到第二天早上6點半,,她累得睜不開眼,。
第二天,Linda又發(fā)了一條朗讀回信的視頻,,她希望用聲音加深彼此的聯(lián)系,。
大洋彼岸,有李華給Linda更新了一條留言:李華12歲時開始寫信,,她寫了大概幾百封沒有回音的信,一開始歡喜,,后來厭倦,,18歲時她決定不再寫信。現(xiàn)在,,她30歲,,為生活奔波,,無比疲憊的時候,她看到了一封來自十幾年前的回信,,她哭了,。她想把過去寫的幾百封信找出來給你,但是它們已經被18歲的她丟掉了?,F(xiàn)在的她想對你說:我真的等了很久,,謝謝你的回信。
這樣的回信還有很多,。李瑤華看得出,,他們很真摯,顯然仔細看了許多李華的信,,才能對許多細節(jié)做回應,。
另一封給李華的回信中說:“謝謝你關心我的健康,我已經遵從你給我的健康建議,,不再喝冰水,,而是改為喝溫水和熱茶。我已經感受到變化了,?!?/p>
挖一個洞到中國
有時,孩子們會故作深沉,,裝大人,;成年之后,反倒是大人,,會想要找回童真,。
一位叫Alison的網(wǎng)友給湄子醬留言,說起這些互動特別有益身心健康,。他覺得大家像回到了童年,,那時候我們都是天真的孩子,互相介紹自己,,向新朋友伸出橄欖枝:“你好,,我是Alison,這是我的小貓,,我們可以成為朋友嗎,?”
網(wǎng)友Alison給湄子醬的留言
很多網(wǎng)友在看到李華來信之后,說起童年時干過的另一件傻事:挖洞,。
在中國的李華為考試而寫英文信時,,英文世界里的許多孩子曾天真地相信,只要在地上一直挖洞,挖得足夠深,,就能到達中國,。
李瑤華發(fā)現(xiàn),不只是美國人,,IP在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的許多留言,,都從父母,、老師,或游戲,、動畫片里聽過“Dig a hole all the way to China”的說法,。小時候,他們蹲在自家后院,、海邊沙灘,、公園沙坑,幻想挖一個洞就能去到中國,。
來源:@Rome
來源:@Taetertott
其實中國和美國都在北半球,,挖穿地心也無法抵達,但孩子也不深究這個說法的來歷,,無所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如果非要追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在他的《瓦爾登湖》里,,倒是寫了一個癡迷于研究古跡的瘋子:“他居然想要挖個地洞通到中國去,;他說他挖得很深,已經能聽見中國人的鍋碗瓢盆的聲音,?!北M管亨利的語意是譏諷,認為那些高塔與殿堂不過是王公權貴的虛榮與奢侈,,并不值得后人瞻仰和研究,。
《瓦爾登湖》劇照
但在許多普通孩子的記憶里,“挖一個洞就能到中國”是一個類似于“圣誕老人會給孩子送禮物”的白色謊言和異想天開,。
“這是一個玩笑和天真的想法,,但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本能地在尋找一種連接,?!盡ica在給李華的回信中寫道,“今天我們再次開始挖洞,?!?025年的1月,他們真的挖到了中國,得知“你一直在等待我們”,。
李華的信,,挖一個洞去中國,,是兩個微妙的隱喻。原本獨立存于各自時空和語境的信息,,突然破了壁,,甚至形成了互文,彼此勾連,。在逆全球化的聲浪和日趨分裂的世界里,,這些聲音如此珍貴,像回旋鏢一樣,,猛地擊中了許多人的心,。
如果說,過去“李華的來信”是無意識地以范文模版作答,,是獨角戲和不得已而為之,;眼下,褪去稚氣,,再度提筆寫信的李華和Michael們,,真正開始走心交流,只是多了幾分成年人的幽默和省思,。
像是“你們的來信被我們有毒的家長給偷走了”,或是“在交談中,,我們得到了一面鏡子,,照出了系統(tǒng)的失敗”——因為他們在直接交流當中發(fā)現(xiàn)了被遮蔽的信息、被制造的偏見,,“別人向我勾勒了你的形象,,但它并不完整,甚至失真,,而我曾經以為,,那就是我所能知道的,你的全部”,。
一位早已褪去了稚氣的李華,,再次講述自己的喜悅和悲傷。她對著鏡子,,看到了一個疲憊的中年女人,。她養(yǎng)育著17歲的女兒,盡管生活多艱,仍然相信,,“孩子們的世界會比我那時候更美好”,。
如果他們曾經都把互聯(lián)網(wǎng)當成宣泄情緒的垃圾桶,戾氣與仇恨讓許多人厭倦和逃離,。但此刻,,即便人們依然說著不同的語言,卻前所未有地達成了廣泛的和解,。
連接與認同
湄子醬在海外生活了12年,,客居異國他鄉(xiāng),她常常需要額外的努力,,來扭轉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先入為主的偏見和誤解,。但有時她也力不從心,所有努力似乎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難有心與心的交流,。
湄子醬
她的一位美國同事到中國出差,為了下載微信,,寧可專門新買一個手機,,也不愿意在自己常用的手機上安裝。有來到北京的美國朋友認真地問她:作為外國人,,沒有中國人的陪同,,我被允許獨自上街嗎?
湄子醬一度發(fā)懵,。即便能在這些細節(jié)上影響身邊人,,可她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這也是為什么,,當他們陰差陽錯地來到小紅書和中國人交流,,湄子醬倍受鼓舞。
“好像有千千萬萬個我,,在做我大學時候就努力在做的事情,,效率一下變高很多,在三五天之內,,也許西方國家的許多人對我們的印象就有極大的改觀,,這是過去30年間都沒有見過的情景?!彼沃?,今年入學的中國留學生,能比她當年好過些,。
一位美國人視頻回信說:“很多年里,,我知道我們的政客是騙子,,他們付了很多錢給媒體??墒?,對我們來說,分辨真假并不容易,。我過去一直以為,,世界仇視美國人。我很感激,,這原來是最大的謊言?!薄@個認知沖擊也解釋了,,為什么他們在中國網(wǎng)民熱情歡迎中,倍感受寵若驚,。
美國人說他們以為其他國家的人都不喜歡美國,,來這里大家卻都很歡迎他們,,所以很感動
但這樣的生態(tài)仍然脆弱。因為在海外,,也有面孔聲淚俱下地哭訴,,外國人持續(xù)涌入小紅書,會導致IP分區(qū),,讓華人和留學生聯(lián)系不到在中國的朋友和家人,。湄子醬發(fā)現(xiàn),很多人相信了這個講述,,覺得自己的闖入不被歡迎,,紛紛留言道歉,說自己會刪號離開——哪怕后來有人反駁了失聯(lián)的說法,,但他們之中,,也許不會再回來。
連接與失聯(lián),,有時只在一念之間,,這暴露出關系的脆弱:我們可能因為理念不和而疏離,也可能因為善良而退卻,。
在李華給外國筆友寫信的30年里,,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蓬勃的時期。這項技術曾經許諾:打破時空,、連接一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但現(xiàn)實是,即便有全球化浪潮推波助瀾,,我們和世界,、他人的關系,其實也遠非設想的那般更緊密,、更團結,。在政經利益面前,技術力有不逮,,被裹挾著塑造成上位者想要的樣子,。
外國網(wǎng)友在社交媒體上的留言
30年里,世界貿易繁盛,,許多人都有更繁雜的關系網(wǎng)絡,。但越來越多人受困于精神障礙表明,人的心靈仍不免孤獨和沮喪,,身份和價值得不到認同,。許多顆心在荒蕪中變得饑渴,乃至一滴水,、一縷光,,都像天降甘霖,短暫地激起枯木逢春般的效果,。
“李華的回信”和“終于挖通的洞”的互動,,給了許多人溫暖和慰藉,但我們清醒地知道,,它無法療愈,,也掩蓋不了我們共同的心靈危機。
哪怕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壁壘,,地球村仍然是想象的烏托邦,。在線交往是霧里看花,語言修辭也難免美化,,和真實仍有距離,。我們應當正視,現(xiàn)實中,,我們仍然相隔遙遠,,仍在管中窺豹。AI和AR的技術聯(lián)絡,,不足以取代面對面擁抱握手,,不比注目交流來得有力量。
外國網(wǎng)友留言
湄子醬去過很多國家,,護照上的簽證滿滿當當,。她發(fā)現(xiàn),,哪怕是在泰國、越南,,她都見過很多外國人,。她一度困惑,中國這么大,,為什么外國人不太到中國來,?
湄子醬后來意識到,簽證也是一道關卡,。
像是對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來說,,免簽國就夠他們滿世界跑了,很多人沒辦過簽證,,甚至不知道簽證是什么,。在不了解中國,不是非去不可的情況下,,他們會優(yōu)先去免簽國。
按目前的政策,,可免簽入境中國的有38個國家,,包括法國、德國,、日本,。2024年12月,中國移民管理局放寬了“過境免簽”政策,,對英國,、美國、加拿大等54個國家的過境訪華者,,延長了停留時間至10天,,增加了出入境口岸,擴大了可以停留的城市范圍,。但他們仍需前往第三國,,只能以中國為中轉站停留。
“過去,,我們從未真正理解是什么將我們區(qū)隔,。”Mica在給李華的回信中說,,“我們說出了其中的不公正,,看到了人性的裂痕,并著手修復它,,盡管這項工作可能是緩慢的……我們的世界分裂得夠厲害了,,現(xiàn)在是時候重新編織在一起了,。”
這兩天,,許多人不像前幾天那樣頻繁刷到外國人了,,但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在更新內容。只需要我們有意識地,,突破算法的區(qū)隔,,我們可以找到對方。
世界大概不會停止分裂和極化,,但人的心靈與情感渴望連接和認同,。我們仍將在拉扯中掙扎和自洽,調適心與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