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資訊 > 社會 > 正文

在城市邊緣長大

耿海洋第一次接觸到流動兒童這個群體是在2006年,。那一年,他開始嘗試拍攝紀錄片,,去北京市石景山區(qū)的一個打工子弟學校取景,,與這個群體不期而遇。此后的十多年里,,他投身于各大媒體工作,,拍紀錄片這件事像是個插曲,被塵封在眾多的經(jīng)歷之下,,然而與流動兒童這一群體相關的話題卻始終圍繞著他,。

耿海洋曾在北京市昌平區(qū)天通苑生活過八年,這個位居五環(huán)之外,、“全亞洲最大的社區(qū)”是北京市外來人口聚集地,。很多時候在小區(qū)附近的飯館里吃飯,耿海洋總能遇到三五個聚在一起討論給孩子“找學?!钡娜?,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流動兒童的家長,。轉(zhuǎn)學,,對于流動家庭來說是一件習以為常且大概率會面對的事情。由于戶籍與居住地不一致,,那些因為父母在大城市務工隨遷過來的孩子沒辦法完全享受當?shù)氐慕逃Y源,,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上到小學四五年級,便返回老家完成剩下的學業(yè),。

放學回家的路上,。

放學回家的路上。

八年的時間里,,耿海洋不間斷地了解到一些流動兒童的故事,。他們在大城市里發(fā)芽,卻無法生根,。他們徘徊于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等待著一個“不得不”的時機被送回老家。對于這些孩子而言,,他們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身份上的轉(zhuǎn)變,,還有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教育資源等諸多因素的改變,,這些變化當中往往充滿著未知。

“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流動兒童的數(shù)量是7100萬,,留守兒童約6700萬,他們加起來的總數(shù)是1.38億,,占整個中國兒童總數(shù)的46%,,將近一半。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教育狀況直接決定了中國未來的中堅力量,,這是需要全社會去關注的,。”時至今日,,談起重拾拍攝有關流動兒童的紀錄片的決定時,,耿海洋依然有些激動,“我覺得老天讓我一直接觸到他們,,不會是枉然的,。”

“小大人”

“人生就像是一輛車,,路過一個加油站,,你不進去加油,,結(jié)果半路上沒油了?!?/p>

“所以說,,你一定要把握住那個時間,雖然在當時你覺得一件事情不重要,,但等到真正需要它的時候,,你會后悔莫及?!?/p>

說這些話時,,小顏15歲,在北京市昌平區(qū)一所打工子弟學校讀初三,。見到小顏的那一刻,,耿海洋知道自己紀錄片里的主角出現(xiàn)了。

其實早在2019年,,耿海洋便萌生出以流動兒童這一群體為素材,,跟蹤拍攝紀錄片的想法?!霸谝粋€特定的群體里,,找到有代表性的人物,通過他的成長軌跡去呈現(xiàn)一個群體的生存狀況和時代的橫切面,?!痹诠⒑Q笞畛醯脑O想里,推動此次拍攝計劃并不是難事,,只要找到一個有故事且愿意配合的孩子就行,。可等實際操作起來卻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孩子著實是可遇而不可求,。

為了能多一些與流動兒童接觸的機會,耿海洋報名參加了公益機構(gòu)的考試,,這些機構(gòu)往往會深入到打工子弟學校,,為流動兒童帶來福利。借著這種方式,,耿海洋先后輾轉(zhuǎn)于北京市沙河鎮(zhèn),、十八里店鄉(xiāng)、南七家村以及廣州等地,,其間遇到很多符合拍攝條件的孩子,,但等他說明來意后卻都被家長拒絕了。原因很簡單,他們并不信任耿海洋,。對于一些流動兒童的家長來說,,將孩子由大城市轉(zhuǎn)學至老家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他們怕耿海洋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負面形象來宣傳,。

與小顏的相遇是在2021年的3月,,耿海洋正巧在那所學校做公益圖書館志愿者?!靶〈笕恕保@是耿海洋對小顏的第一印象,。小顏長了張娃娃臉,,一眼看上去很是稚嫩,不同于身邊大多數(shù)來自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區(qū)的同學,,小顏的老家在江蘇揚州,個頭本就不高的他在同齡人的襯托下顯得更為瘦小,。

盡管身高與周邊人差了很多,,小顏的氣場卻在他開口說話的那一刻顯得尤為強大。耿海洋不止一次地發(fā)現(xiàn)小顏對一些事物的認知遠遠超過了同齡人,,甚至有時高于他所處的年紀,。小顏把這些歸結(jié)于自己愛讀書以及愛哲學。

小顏在學校的圖書館里看書,。

小顏在學校的圖書館里看書,。

小顏所在的學校,是北京市少有的幾所可以上到初中畢業(yè)的打工子弟學校,。雖然比那些小學階段就要轉(zhuǎn)學回老家的孩子多在大城市里待了幾年,,但這也意味著小顏基本上與高考無緣了。

在北京,,打工子弟學校多由私人辦學,,老師流動性大,教學質(zhì)量相比公立學校有著明顯差距,,很多孩子上到初中畢業(yè)跟不上教學進度,,便會轉(zhuǎn)而投向中專或者技校這條出路,。

盡管初三的最后一個學期在7月份才結(jié)束,,許多家長都已早早地為自家孩子的未來作起打算。小顏身邊的朋友大多繼續(xù)留在北京上中專,,他則因為父親工作的再次變動,,要隨之去上海讀技校。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要經(jīng)歷一些離別,你逃避不了這個事情,,越逃避反而會被情緒追得越緊,,所以放寬心吧?!?/p>

“打工子弟學校也好,,技校也好,這都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的選擇,。前者讓我可以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有學上,,后者在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教會我一門手藝,至少讓我進入社會后能掙一口飯吃,。不管怎么說,,這二者的存在都是為社會底層的人提供機會,因為身處底層的人也會掙扎,,他們想向上爬,,想要為自己爭取更美好的生活?!?/p>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用“可能”“應該”“不確定”等詞匯來形容他們并不能掌控的未來時,,小顏早已學會安然地接受這些未知并說服自己將一切向好的方向去想。

“我覺得這個孩子在流動兒童中間是相對特殊的一個存在了,,他可能是很多人的一個矛盾集合體,,有著對未來的擔心與憧憬,同時又屈服于現(xiàn)實的宿命感,。這些特征其實會分散在不同的學生身上,,但是小顏對這方面的思考和理解,都是比較深刻的,?!惫⒑Q笳f。

在耿海洋的眼里,,小顏無疑是早熟的孩子,,因而很多時候,兩人的聊天內(nèi)容便不再僅限于學習與生活上的瑣事,。有一次,,耿海洋無意中跟小顏聊起打工子弟學校面臨關停且數(shù)量不斷減少的話題,“我相信打工子弟學校會成為一個歷史,,但哪怕這是個插曲,,也會相當?shù)芈L。因為打工子弟學校面對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怎么讓這些流動和留守兒童在大城市里獲取教育資源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小顏平靜地說出自己的見解,順手扶了扶鼻梁上那副略顯老氣的黑框眼鏡,。耿海洋看著眼前這個分明稚氣未褪,,喜歡穿各種花色卡通衣服,又時不時顯現(xiàn)出老成氣質(zhì)的孩子,,一時竟然有些恍惚,。

放學之后

耿海洋與小顏的相處充滿隨機性。小顏沒有手機,,平日里與父母聯(lián)系都靠兒童智能手表,,耿海洋曾與小顏互留過社交媒體的賬號,但奈何小顏上網(wǎng)的頻率并不高,,想要聯(lián)系上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校里的圖書館是兩人最常見面的地方,但也要看運氣,,因為校內(nèi)圖書館的志愿者是輪流值班的,而小顏也是不定期前來借閱圖書,。

相處的小半年時間里,,兩人基本上都是靠著所謂的運氣見面。每次見面,,小顏都會滔滔不絕地給耿海洋講自己最喜歡的動漫,,從動漫角色一直講到整個動漫文化及產(chǎn)業(yè),盡管耿海洋對此并不了解,,但也會耐心地聽著,。其間,耿海洋也會穿插著詢問小顏在學校里,、生活中的一些情況,,一來一去中,兩人維持著一種不遠不近的關系,。

當耿海洋試探性地提出想去小顏生活的環(huán)境里拍點素材時,,小顏答應了,這有些出乎耿海洋的意料,。小顏只提了一個要求:你要在我姑姑回來之前離開,。

姑姑是小顏當時的主要監(jiān)護人,在昌平區(qū)城中村租了一間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這也成為小顏在北京的落腳地,。姑姑以做保潔為生,早出晚歸,,因此放學后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里,,小顏都是一個人度過。

住所。

住所,。

如果把“放學”作為一個時間節(jié)點,,那么小顏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的前后完全是兩種狀態(tài)。在學校里,,小顏有三五個朋友,,下課時大家聚在一起打打鬧鬧,有時看到耿海洋舉著手機拍攝也會互相開玩笑:“假如后代看到了這個視頻,,會問這是學校嗎,?這是誰啊,?這三個人怎么長得這么丑啊哈哈哈……”這樣歡樂的氣氛只存在于校園里,,因為放學后大家都要各回各家。

“這一路上我遇到過很多人,,很多事,,到最后能陪著我畢業(yè)的也就那幾個,大概一兩個吧,,三個都夠多的了,。”

小顏告訴耿海洋,,其實自己在班里有些“小孤獨”,。作為學校里少有的從南方過來上學的孩子,小顏在班里的朋友并不多,,因為初三學期的結(jié)束他們很快也要分道揚鑣,。姑姑租住的房子離小顏的學校大概一站公交車的路程,每次坐車回去小顏都要比其他人提早下車,,而這些朋友也只能陪小顏走一段路程,。

下了公交車,小顏帶著耿海洋在胡同里七拐八繞,?!斑@里對于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掛了北京的牌子的鄉(xiāng)村而已,?!毙☆佉贿呑咭贿厡⒑Q笾v著住在城中村里的感受。

小顏說,,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每天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早晨去學校上學,,傍晚放學回家,,逗一逗胡同里的小狗,,或者去驛站取個快遞,僅此而已,。很多時候,,小顏用來消磨時間的方式是窩在家中的鐵架床上,拿著平板電腦看動漫或者打游戲,。

孤獨,,并不只是小顏放學后的狀態(tài),也是很多流動兒童面對的處境,。由于打工子弟學校多建于城市郊區(qū),,為了上學方便,大部分孩子也都住在學校附近的城鄉(xiāng)接合部,。據(jù)耿海洋了解,,許多與小顏同校的孩子從未去過天文館、博物館,、科技館,,這些在他們看來頗為陌生的地方甚至不曾存在于認知里。在這其中,,有人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同在五環(huán)上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身處繁華的大城市,但都市里的高樓林立與燈火輝煌始終與這些孩子保持著距離,。少有人向他們科普大城市里的公共資源,沒有人抽出時間帶他們?nèi)ボ囁R龍的市中心看看,,所以他們覺得鄉(xiāng)村似乎與城市無異,。這些孩子的活動區(qū)域與生活一樣,大都停留在城市邊緣,。

“流動兒童到了城市以后,,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兩個場域,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學校,。學校更多的是給他們一些知識,以及當父母不在身邊時暫時負起監(jiān)管的責任,。而在家庭中,,由于父母比較忙,有的孩子只有父母一方的陪伴,,甚至都不一定有父母陪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這些孩子內(nèi)心需要的東西,這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惫⒑Q笳f,。

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耿海洋見過許多孩子在放學之后消磨時間的情形,,或是去游戲廳,,或是閑逛在村子里,或是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玩滑板……

如此,,耿海洋倒是想明白了為什么小顏會同意自己跟隨他回家,,大概是因為他能陪小顏打發(fā)一下時間,聽小顏說說話,。

默默長大

其實,,小顏并非一直與姑姑生活在一起,他是2020年才來姑姑家寄住的,。那一年,,小顏的父母發(fā)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母親離開了北京,,父親長年奔波于全國各地跑裝修,,于是便將小顏送到了姑姑這里。

小顏告訴耿海洋,,他始終記得母親離開家時的場景,。他說母親走得很決然,甚至都沒回頭看他一眼,。盡管一開始小顏每天都鍥而不舍地聯(lián)系著母親,,但撥過去的電話始終沒人接聽。母親的離開,,使得小顏在心里把一切與家人有關的事物都拉上了警戒線,。很長一段時間里,小顏抗拒與人提起自己的父母,,走在街上看不得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的婦女,,逛超市時也會刻意繞開母嬰?yún)^(qū)。甚至在學校里,,同學不經(jīng)意地與他開玩笑,,他也會暴跳如雷。

心里煩悶時,,小顏找不到人訴說,。雖與姑姑住在一起,但兩人的交流只局限在姑姑下班后的一小段時間里,?;蛟S是寄人籬下帶來的不安,也可能是姑姑平日里對小顏過于嚴厲,,這使得小顏對姑姑始終親近不起來,。心情極度郁悶時,,小顏也曾試圖與朋友們傾訴,但看著朋友們似懂非懂的神情,,小顏把到嘴邊的話生生地咽了回去,,繼而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是沒辦法相互理解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的家庭環(huán)境、所受的教育,、所經(jīng)歷的事情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他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所以沒必要強烈地去尋求他人的認同?!毙☆佌f,。

那天小顏謊稱身體不適去找老師請假,回家后,,蒙著被子在床上哭了一整天,。

后來回憶起那段辛酸的往事,小顏還是沒忍住在耿海洋面前掉了眼淚,。耿海洋難以想象,,一個只有15歲的孩子,究竟是有一顆多么強大的心臟才能支撐他獨自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又或是有一種多么豁達的心境使他在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被情緒反撲時自我慰藉,逼迫自己早早地熟悉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在無人知曉處默默長大,。

當小顏用“中國式父子關系”來形容自己與父親日常相處的狀態(tài)時,耿海洋突然想起之前聽過的一個故事,。那個孩子也是流動兒童,當老師布置大家寫一篇題為“我的媽媽”的作文時,,這個孩子遲遲沒有下筆,,因為媽媽很少陪伴他且對他很嚴厲,當他犯錯時動輒就是打罵,。老師便讓這個孩子回家對媽媽說“我愛你”,,一個月后,孩子興奮地告訴老師自己終于得到了媽媽的回應,,媽媽不僅擁抱了他還說了一句“我也愛你”,。這位媽媽看到孩子的作文時痛哭流涕,因為她小時候也是留守兒童,,很少獲得來自父母的關注和愛,,所以當她成為母親后也就不知道怎么去愛自己的孩子,。

“其實很多流動兒童的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十分有限,為了在大城市立足,,早出晚歸是他們的常態(tài),。很多時候,只承擔了‘養(yǎng)’的部分,,卻無法顧及‘育’這方面的責任,。這些未被關注到的精神層面的陪伴與鼓勵,反而是流動兒童更為需要的,?!惫⒑Q笳f。

作為一個傾聽者,,耿海洋一直陪伴小顏參加完初三年級的期末考試,,為了給小顏送行,耿海洋請小顏吃了頓飯,。小顏一邊吃面,,一邊熟練地剝了幾瓣蒜放在碗里,許是心情好,,他還額外要了一瓶啤酒,。

“在老家,像我這個年紀,,就必須要喝點酒了,,為了進入社會提前練一練?!闭f這話時,,小顏依然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一個好消息

再次與小顏見面是三年后,。2024年11月,,《在城市邊緣長大》這部取材流動兒童并關注這一群體身心發(fā)展的紀錄片,在第五屆“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中獲得最佳紀錄影片,,耿海洋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小顏,。小顏告訴耿海洋一個更好的消息,他已經(jīng)完成在上海技校的學業(yè),,今年3月份就要去上大學了,,等待開學的這段時間里小顏隨父親又回到了北京。

三年未見,,小顏的模樣沒有太大的變化,,性格卻比之前沉穩(wěn)了。耿海洋打趣地問他重回故地有什么感受,,小顏的回答是“依然熟悉,,熟悉得都有點不自然了”,。

北京對小顏而言,是比揚州老家都要待得久的地方,,這份羈絆在他還只是個兩歲的孩童時便開始了,。盡管小顏更喜歡老家那種“一覺睡到自然醒,用一碗白粥配咸鴨蛋填飽肚子,,之后慢悠悠地在村子里閑逛”的生活,,但他清楚地知道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自己的家,他能做的只有跟隨,。當旁人問起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小顏總會說:“我不是生在北京的,但我長在這里,?!边@是一個長期處于流動狀態(tài)下的孩子對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的劃分。

在北京的十多年里,,小顏和父母前前后后搬過十多次家,,始終都是在城中村附近打轉(zhuǎn)。久處城市邊緣,,當小顏終于有機會去大城市的核心地段閑逛時,,巨大的不適感席卷而來。

“我看著四周的高樓大廈,,只覺得自己融入不進去,。仿佛是別人舉辦了一場頂尖的舞會,而我無意中闖了進來,。當時我的腦子里閃過很多念頭,,最大的念頭就是美好的旅行到此為止,我要坐地鐵回去,,回到屬于我的環(huán)境里去,。”

漂泊不定的生活讓小顏過早地成熟,,而早熟讓小顏學會多層面地看待問題,。大城市的熱鬧繁華并沒有使小顏感到自卑,相反他在心里暗暗告訴自己“要努力”,。“我從打工子弟學校到技校再到大學,,總結(jié)出來的一句話就是,,當你有機會做出選擇的時候,請不要后悔,。只有這樣,,等你再回想起來的時候,,才不會覺得懊惱、后悔,,而是去欣賞這一段經(jīng)歷,。”

耿海洋有了一個新想法,,或許可以效仿《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每隔一段時間見一次面,由他為小顏記錄下每個人生階段,。聽到這兒,,一向大大方方的小顏靦腆地笑了。

(文中小顏為化名,,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農(nóng)民日報·中國農(nóng)網(wǎng)記者 桑妍

在城市邊緣長大

親愛的鳳凰網(wǎng)用戶:

您當前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網(wǎng)站不能正常訪問,建議升級瀏覽器

第三方瀏覽器推薦:

谷歌(Chrome)瀏覽器 下載

360安全瀏覽器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