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蔣介石] |
復出的人騎在馬上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的時間比第一次要短,,為期不到兩個月,。
與第一次下野時相比,此時的蔣介石,勢力與地位已今非昔比,。經過幾年的縱橫捭闔,他早把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軍閥降服,東北的張學良與他結為金蘭之交,,中央軍的指揮權更是牢牢控制在他手中,。接替他出任國民政府領導人的孫科、汪精衛(wèi)等人,,雄心勃勃,,慷慨激昂,命令張學良在錦州一帶抵抗日本軍隊的進攻,??墒牵麄儏s無法調動唯蔣介石之命是聽的中央軍前去增援,,張學良也對他們非常冷淡,。結果,錦州很快失守,,東北軍全部撤進關內,,東三省遂悉數淪陷。到此時,,國民黨內反蔣派別大概才意識到,,經過多年經營,蔣介石的地位與影響力已難以撼動,。
蔣介石又一次復出了,。1932年1月28日,他主持國民黨臨時中政會,,決定任命汪精衛(wèi)為行政院院長,,孫科為立法院院長,仍由他自己擔任政府主席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他的這種安排,,雖表面上看起來使權力有所分散,但至關重要的軍權依舊掌握在他手上,。他所奉行的依然是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就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
國土被侵吞、分割,,自身又陷入分裂,、內戰(zhàn),中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正是這一現實,。復出的蔣介石,,將如何應對這一切?中國將會走向何處,?
在這次復出一年多之后,,1933年12月11日,蔣介石第三次出現在《時代》的封面上,。封面選用的是一張照片,。蔣介石身著戎裝,騎一匹戰(zhàn)馬,,右手行軍禮,,看上去頗有幾分威風,似是在檢閱軍隊時拍攝的,。
《時代》以少有的欣賞口吻,,描述這個封面人物:
中國上周炸開了鍋。不過,,中國面積相當大,。激戰(zhàn)、搶劫,、騷亂,、悲慘的中心地帶,常常各自相距百里,、千里,。一位了不起的戰(zhàn)士,堅定地騎著一匹矮胖健壯的中國馬,,看著世界上這個人口最多、內戰(zhàn)頻仍的國家,。他就是蔣介石委員長,。
這位曾經征服中國的人,目前正面臨著蔓延于從廣州到北平之間的一場廣泛的內戰(zhàn),,盡管6個主要叛亂地區(qū)并非讓人過于驚恐,。如果中國想真正全都平靜下來,委員長就要在60個地區(qū)而不是6個地區(qū)馬不停蹄地奔跑,。因為,,中國幾乎到處都有“造反”的將軍。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上海,、廣州,、北平、漢口,以及首都南京,,生活雖艱辛但卻安全,。狡猾的蔣委員長聰明地選擇不理會那些對中央政府權力不形成威脅的地區(qū)叛亂(他曾說,其中絕大多數叛亂的規(guī)模還抵不上芝加哥黑幫的火并),。(《時代》,,1933年12月11日)
從《時代》的敘述中可以看出,這個騎馬人的威風只是表面的,。因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而陷入困境的中國,,依然風雨飄搖,在苦難中掙扎,。對于蔣介石來說,,環(huán)繞四周、令他頭疼的,,顯然不僅僅是日本對東北的侵吞和偽“滿洲國”的成立,,還有幾年來一直難以剿滅的共產黨紅色武裝。復出的他,,仍堅持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新聞
作者:
李輝
編輯: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