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內(nèi)戰(zhàn)] [胡適] |
到達南京
15日傍晚6點半,,胡適乘坐的飛機抵達南京明故宮機場,。王世杰、朱家驊,、蔣經(jīng)國,、傅斯年、杭立武等已在機場迎候,。當晚就住在教育部準備好的位于赤峰路的一座招待所,。胡適情緒低沉,,眾人只是勸說著。坐定后,,他與朱家驊,、傅斯年等一起商量“搶救”空運北平同人的名單。他那些朋友,、同事還在北平,,他不能扔下他們不管。胡適提出的名單,,幾乎是清一色的有成就的知識分子,。
17日那天,是胡適的57周歲生日,。當晚蔣介石夫婦在黃埔路官邸設壽筵宴請胡適夫婦,。蔣介石不飲酒,不過那天卻特為胡適備下了酒,,可謂破格示敬,。然而醉不成歡,胡適總覺凄涼,。
蔣介石對胡適的尊重,,胡適自然感激涕零,這是人之常情,,何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就講知遇之恩,。正是出于對蔣介石人格的敬仰和蔣介石本身對胡適的誠摯無偽的禮敬,胡適不得不從心底里——或者說從文化心理的深處——感到有從道義上全力支持蔣介石的義務,。
告別內(nèi)地
1949年元月8日,,蔣介石邀請胡適到黃埔路總統(tǒng)官邸吃飯,力勸胡適去美國,。此時蔣介石心中已明白,,大陸是守不住的,劃江而治是一廂情愿,,所以蔣留了后路,,派陳誠前往臺灣經(jīng)營,自己伺機決定“引退”,,在“引退”前,,也為胡適作了考慮,盡量給他鋪一條安全的退路,。在蔣介石的心目中,,胡適是知識分子的代表,關心胡適,,也有助于爭取國內(nèi)外知識分子的同情,。
元月15日,,胡適來到上海。21日,,胡適在上海送妻子江冬秀與傅斯年妻子俞大綵坐船同去臺灣,。31日,胡適拿到了赴美簽證,。4月1日,,胡適與長子胡祖望應邀到老鄉(xiāng)胡洪開家(上海“胡開文筆墨莊”老板)吃飯,。此后三天,,胡適在上海處理了一些事情,會見了一些朋友,,包括昔日的情人曹佩聲,。
4月6日早上9點半,胡適趕到上海公和祥碼頭,,登上了“克里夫蘭總統(tǒng)號”前往美國,,11時,“克里夫蘭總統(tǒng)號”緩緩駛離碼頭,。望著漸漸遠去的矗立在外灘的高樓大廈,,胡適不由悲從中來。他知道,,這一去,,只怕是這輩子都回不來了。從此刻開始,,胡適已成為一片飄零海外的落葉,。當晚,胡適在日記中淡淡記了句“此是第六次出國”,。(《老照片》第53輯)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相關新聞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