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曾山] [革命] |
曾海生 總參辦公廳副主任,、少將 曾山之女
1951年,,以汪胡楨為首的一批中國專家,提出在淮河支流淠河上游修建佛子嶺水庫的方案,。根據(jù)壩地實際情況,,經(jīng)過壩型比較,汪湖楨建議采用混凝土連拱壩,。當時,,美國剛建成了第一座連拱壩,,世界其它地方還沒建過,。就中國來說,當時開始修建幾座土壩,,連混凝土壩都沒有修過,。而連拱壩的設計和施工,比重力壩復雜得多,,特別是抗地震的性能如何,,存在著各種不同看法。當時征求了蘇聯(lián)專家的意見,,蘇聯(lián)專家也不贊成汪胡楨提出的方案,。以后,淮委召開了多次技術(shù)討論會,,討論來討論去,,認為一無經(jīng)驗,二無資料,,大家仍有疑慮,,最后淮委黨委派錢正英去上海向曾山匯報。曾山詳細聽取了各種意見后,,果斷地對錢正英說:“既然中國的專家提出的方案有道理,,就應當相信中國專家。在曾山的支持下,,中國第一座混凝土連拱壩,,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在佛子嶺建成了,。多年的運行證明,,設計和施工的質(zhì)量都很好,經(jīng)受了多次洪水考驗,,發(fā)揮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佛子嶺水庫建成后,,又在鄰近的支流上相繼建成了梅山水庫和洪甸水庫。通過這些水庫以及在河南省淮河上游的水庫的建成,,培育了大批中國自己的建造大壩的專家,。
1952年春天,正當治淮工作進入第三年的時候,,主持治淮黨務領導工作的錢正英同志懷孕了,,錢正英見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了,她很著急,,為了治淮的需要,,錢正英部長要求人工流產(chǎn)。按當時規(guī)定,,醫(yī)院做人工流產(chǎn)手術(shù)需經(jīng)組織批準,。曾山知道后,和藹地對錢正英說:“你不要要求做人工流產(chǎn)手術(shù),,生孩子我比你有經(jīng)驗,。”曾山接著告訴錢正英:“我愛人鄧六金生過好幾個小孩子,。女同志生孩子的問題,,我都知道。按照你的體質(zhì),,懷孕了雖然稍稍有些反應,,但是不會影響工作,你可以一直工作到臨產(chǎn),,產(chǎn)前休息沒有什么意義,,要把產(chǎn)假放在產(chǎn)后,一般就影響兩個月,。相反,,人工流產(chǎn)如果搞得不好,可能長期影響身體,?!?/STRONG>
曾山站在錢正英的角度作了設想和分析,給錢正英開導了一個多小時,,解除了她的思想顧慮,。至今,錢正英常給她的第一個孩子講,,是曾山同志把她護送到人間的,,應該好好感謝曾山伯伯啊!
1952年8月,,淮河中游的安徽省境內(nèi),,降雨過多,大堤保護區(qū)內(nèi),,排水不暢,,遭受了澇災。這本來是治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由于1951年淮河流域歡慶豐收后,,部分干部群眾誤以為治淮已經(jīng)解決問題,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澇災缺乏思想準備,。9月,,當錢正英大腹便便,快要臨產(chǎn)的時候,,曾山親自主持召開了由三省領導參加的治淮工作會議,。由于安徽省的個別領導在會下活動,使會議發(fā)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安徽省的一些地方工作同志提出,,這場澇災是由于治淮方針和規(guī)劃中的錯誤,,并把主要責任歸之于主持工程部日常工作的錢正英部長,。參加會議的其他兩個省的同志都不能接受這種意見,更未料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攻擊,,曾山此時也不便說話,,會議開得不歡而散。當吳覺,、汪胡楨,、錢正英在火車站送曾山回上海的時候,大家都默默無言,。就在曾山走后沒幾天,,中央水利部黨組書記李葆華突然來到蚌埠。原來,,曾山回到上海后,,及時向華東局匯報了此事,并向中央報告,,要求李葆華部長去淮委,,明辨這場水利工作中的是非。在李葆華主持下開了個小會,,就淮河上游發(fā)生的澇災和治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安徽省的有關領導做了檢討,這場風波才算結(jié)束了。李葆華同志剛走,,安徽省委轉(zhuǎn)來中共中央華東局的電報,,要錢正英立即回上海,準備生孩子,。錢正英在遭受攻擊的那些日子沒有流過淚,,現(xiàn)在,錢正英看到這份要她回上海準備生孩子的電報時,,她止不住淚流滿面,,錢正英想起曾山當年滿腔熱情地重視和愛護知識分子,那樣出以公心地培養(yǎng)青年干部的成長,,直到今天仍感動不已,。曾山啊,多么好的領導??!
十一、一生清正節(jié)儉為黨為人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曾山職務和待遇一直很高,,但他仍然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按國務院的規(guī)定:國家為曾山配備了廚師,,客廳里鋪上了地毯。但是,,曾山?jīng)]有用國家分配給他的廚師,,而是自己出錢清了一個女工幫助料理家務,并將客廳里的地毯送還了公家,。組織上配備給他的專車,,曾山從來不讓和自己同路上班的愛人鄧六金搭乘,而是囑咐愛人鄧六金趕乘公共汽車,。曾山平時生活也很簡樸,,有什么吃什么,而且以吃蔬菜為主,。他在所住的四合院里種植了核桃樹和花草以及各種蔬菜,,并將核桃果實送給左鄰右舍的熟人品嘗,深受居民群眾的尊敬,。
曾山的衣著也很一般,,很普通,他穿的內(nèi)衣和襪子有不少是打過補丁的,,平時在家或上班都是穿棉布外衣,,只在接待外賓和出國訪問時,才按國家規(guī)定做了兩套毛料服。
他睡的棕床繩子斷了,,就自己動手修理,。曾山對自己的子女要求很嚴格,個個都勤奮讀書,,刻苦鉆研,,遵紀守法,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很好,,這是有口皆碑的,。
曾山一共有7個兄弟姐妹,自己也恰好生了7個子女,,他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家史,,要7個孩子繼承家庭的革命傳統(tǒng),通過每個家庭成員的模范行為,,使孩子們個個懂得珍惜這種榮譽,,并使之發(fā)揚光大。他經(jīng)常教育子女不要享受特權(quán),,要求他們出外去闖,,不走后門,像普通人家上高中的孩子,,每月給3塊零用錢,,上小學住校的孩子,一星期只給2角車票錢,。衣服大的不能穿了,,就改給小的穿,,他的女兒直到上了大學才自己買了件女式衣服,。孩子們看到家里吃得那么簡單,有時抱怨幾句,,曾山就在餐桌上對他們講:“我小時只有在山上打柴時,,才有機會吃一個雞蛋,而你們現(xiàn)在吃雞蛋是平常的,,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據(jù)曾山的愛人鄧六金在《懷念曾山同志》一篇文章中說:“曾山這些新舊對比的話經(jīng)常使有的孩子聽了不耐煩說:你總是講這個?總是講這個,?!?/STRONG>曾山對孩子們指出:“我就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總是講這個’是根本,?!彼浴翱偸侵v這個”成了餐桌上的老生常談。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