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曾山] [革命] |
那時候,曾山很窮,,我們共產(chǎn)黨人都窮,他甚至連一件微小的結婚紀念品都沒有送給我,。因為我們是干革命的,從心里鄙薄任何私有的東西,,組織上的同意和身邊戰(zhàn)友的祝愿就是最好的禮物,。以后的幾十年,我們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但都能互相體諒和理解,,我很高興自己當年的選擇,。
由于國民黨阻撓,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在西安滯留了一個多月,,經(jīng)過中央和國民黨交涉,才給了我們通行證,。我們坐大卡車從西安到武漢,,然后到長沙,再坐火車到南昌,。在南昌住了幾天,,又坐大汽車到了皖南云嶺。這一路走走停停,,沿路大大小小的車站都擠滿了人,,流亡的難民、學生和傷兵到處可見,,頭頂還不時傳來敵人隆隆的飛機聲,,抗戰(zhàn)的氣氛越來越濃,。經(jīng)過長途跋涉,,我們終于到了皖南,。
曾山:兩個時代的內務部長——紀念曾山同志百歲誕辰
文 /裘之倬
1999年12月12日,,是曾山百歲誕辰。為了紀念這位一生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原海南省文物館現(xiàn)保護委員會主任兼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副廳長、研究員,、教授,、作家裘之倬懷著對曾山崇敬的心情,沿著曾山當年的足跡,,爬山涉水,,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訪問了曾山當年的戰(zhàn)友,、老紅軍、赤衛(wèi)隊員,,口問手記,并前往瑞金,、吉安,、興國,、寧都、淮海前線紀念館,、檔案館,查閱搜集了許多生動的資料,,寫出了這篇文章,,本刊特發(fā)表出來,以慰曾山同志的英靈,。以饗讀者。
一,、曾山的家在贛水那一邊
在曾山百歲誕辰前夕,,我驅車從贛江下游的南昌市贛江大橋,,溯江而上,,沿著昌(南)贛(州)公路前進,,經(jīng)南昌縣蓮塘、豐城,、樟樹,、新干、峽江、吉水,,橫跨贛江中游的廬陵大橋,,駛過吉安市的井岡山大道的盡頭,,經(jīng)吉安縣新城往南,,全程約220公里,便到了吉安縣永和鄉(xiāng)錦源村曾家——曾山老家,,去追尋這位贛江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曾山的足跡,。
曾山的老家——吉安縣永和鎮(zhèn)錦源村,,是一個美麗的村莊,。遠處是雄偉巍峨的羅宵山脈中段的井岡山,近處則是白浪滔滔的母親河贛江,,它象一條白色的練帶,,一瀉千余里,,從章河,、貢河流過,在贛州八境臺匯合成為贛江。贛江經(jīng)過贛縣,、萬安,、遂川,、泰和,,流入曾山的老家——吉安(以前稱廬陵),。后經(jīng)吉安市的白鷺州,、吉水、峽江、新干,、清江,、豐城,、南呂市,、新建縣、永修,、彭澤、都昌,、瑞昌,,流向碧波浩淼的鄱陽湖,,再經(jīng)過湖口流入奔騰的長江,全長一千余里,。
曾山的家鄉(xiāng)在地處贛江中游的吉安縣,被譽為金廬陵,,位于吉泰盆地中心,,是一個山清水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好地方,,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蔚起。從唐宋至明清,,吉安科舉進士2300多人,,狀元15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都出生在這里。現(xiàn)在的王佐,、袁文才,、賀子珍、張國華、梁必業(yè),、梁興初,、李水清、康克清,、陳正人,、曾山、余秋里,、王恩茂,、王輝球、曾慶紅等160多位將軍,、省長,、省委書記、部長,、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當代偉人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的祖籍也在廬陵。
曾山的家在吉安縣永和鎮(zhèn)錦源村的中央,,是一棟青磚碧瓦的舊式民房,,門前有一口水塘,給人以清新古樸的感覺,。曾山的父親曾彩芹,,是一位文化素質很高的清末秀才,為人道德高尚,,助人為樂,,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獻給村里的青少年兒童,自己創(chuàng)辦學館,,教書育人,,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母親康春玉是一位勤勞賢淑,、眉目清秀的婦女,。他們勤儉持家、生育了延生,、洛生(后改名曾山),、炳生等五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曾山是1899年11月10日出生的,,在孩子當中,,他排行老二,,幼年時在父親曾彩芹身邊讀過三年私塾,熟讀孔子,、老子,、孟子的著作以及《左傳》、《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和詩詞歌賦,,成績都在同學之上。曾山有天斌,,又勤奮,,所以文學和哲理的基礎很扎實,能寫一手好文章,,又能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事很有主見,,父母都很喜歡他,。1915年,錦源村發(fā)生了一次大水災,,曾山的家和全村一樣,,都受到了很大損失。曾山為了減輕荒年給家里帶來的生活負擔,,心甘情愿地放棄求學的機會,,翻山越嶺來到離家兩百里以外的贛州市東門外天竺山一家做絲線的作坊——裕豐泰棧房,專門學做絲線手藝,,很快掌握了解絲,、打線的操作技術,和老板一起肩挑絲線擔子,,翻山越嶺,,到龍都、安都,、全都,、安遠、柔郭等別的市場去賣,,一直過著低層生活。1925年,,遠在上海讀大學的哥哥曾延生參加了共產(chǎn)黨,,從上海回到吉安組織覺群社,,發(fā)展黨的組織,,聲援“五卅運動”,,促使曾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