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紀事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毛澤東] [周恩來] |
蘇方感慨毛周“相得益彰”
整個會談,,周恩來始終是中方的主要發(fā)言人。條約的具體內(nèi)容和文字表述,,主要由周總理和莫洛托夫,、米高揚商定。而在這些本來是雙方共同進行的工作中,,周總理也是主要角色,。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草擬,開始由蘇方根據(jù)雙方達成的意向行文,。草稿寫出后,,中方不滿意,認為有些內(nèi)容沒寫進去,,有的內(nèi)容表述得不理想,。中方?jīng)Q定由自己重搞一個文稿。于是周總理親自動手,,他用兩天時間草擬了條約文本,,蘇方看后表示滿意。他們沒想到中國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能起草出這樣高水平的文件,。后來,,一位蘇方人員頗有感慨地說:“你們的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真是少有的領袖人物啊!”
毛主席訪蘇期間,,斯大林曾給毛主席打過三次電話,,一方面詢問生活和身體健康情況,一方面詢問這次訪問有什么打算和要求,。由于種種原因后一個問題在一段時間里并沒溝通好,,雙方都很焦急,甚至產(chǎn)生錯覺和疑慮,。當毛主席堅定而明確地表示:“一切由周恩來商談辦理”時,,斯大林才明白主席的想法,并改變原來不想讓周總理參加談判的想法,。周總理來后,,會談進展順利,斯大林再沒有來過電話,。大概斯大林才搞明白毛主席對周總理的信任,,以及兩人在重大問題上的地位和角色。
毛主席后期的輕松和愉快還表現(xiàn)在會談中,,毛主席管原則,、管方向,周總理管操作,、管細節(jié),;毛主席聽得多,說得少,;周總理做得多,匯報多,。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后期毛主席有心情去看“彼得大帝”等電影,,去研究“拿破侖”。而正是這個時候在周總理參與下談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關于中長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xié)定》、《關于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xié)定》,。
周總理的外交風采是舉世公認的,,我們舉辦的酒會便是“好戲”之一。
條約和協(xié)定簽字后,,中方要以中國駐蘇大使王稼祥的名義舉行答謝宴會,,斯大林破例出席。宴會規(guī)格很高,,高朋滿座,,氣氛極其熱烈。斯大林和毛主席成為大家注目的中心人物,。其中周總理祝酒詞在宴會中又掀起了一個高潮,。根據(jù)酒會事先安排由周總理致祝酒詞,由費德林擔任翻譯。事先總理把發(fā)言稿給費德林看過,,并由他譯成俄文拿在手中,。總理臨場講話,,沒拿發(fā)言稿,,2000多字的祝酒詞竟說得與原稿一字不差,費德林翻譯和表達得也好,,贏得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后來人們把總理不用稿的祝酒致詞的精彩表演傳為美談。
總之,,這次訪蘇的成功確實是毛主席和周總理攜手合作,,共同寫出的一篇精彩文章。他們的思想是那樣的一致,,行動是那樣的協(xié)調,,配合是那樣的默契,結果是那樣的成功,,真讓人嘆為觀止啊!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