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反復斟酌寫下16字密信
中央有關部門把朱湄筠女士在香港定居的近況,,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周恩來遂同意中央負責臺情工作的部門,,直接派人去香港,,設法與朱湄筠取得聯(lián)系。
行前,,朱啟鈐先生(前北洋政府高官,,時任中央文史館館員,朱湄筠的生父),,已向有關部門提供了他的親筆信和朱湄筠女士在港地址。當朱湄筠獲悉周恩來總理有與張學良通信的動念后,,十分感動,。她雖然身居香港,卻對祖國大陸寄予深情,,特別是乃父朱啟鈐晚年在京多受周恩來和政府的厚遇,,尤讓朱湄筠感激不已。朱湄筠的許多親友都在臺灣,。所以她當即答應一定遵照周總理指示,,親自前往臺灣轉(zhuǎn)交密信,。這時,周恩來才動筆寫了一封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信件,。周恩來用毛筆在雪白信箋上只寫下16個飽含深意的字:
為國珍重,,善自養(yǎng)心;前途有望,,后會可期,。
在這封既無收信人名號,也沒有地址的信上,,周恩來總理鑒于當時臺灣當局對張學良嚴加監(jiān)禁的情勢,,他本人也沒有任何署名。但是,,由于張學良從前多次和周恩來有過書函往來,,所以他肯定熟悉周恩來那風格特殊的毛筆字。經(jīng)過周恩來反復思考推敲寫下的16個字,,其深切含意相信定會讓幽禁中的張學良既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和周恩來本人對他的關懷,,同時也會鼓舞張學良在艱難環(huán)境中的斗志。
周恩來考慮到張氏家族在大陸的成員,,數(shù)十年來也無時不思念在臺羈押的張學良,。尤其是張學良胞弟張學銘和雖不同母但感情至深的海軍副司令員張學思,也都對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哥日思夜想,。于是周恩來決定張學銘和張學思也可給大哥各寫信一封,,一并通過在香港的朱湄筠女士秘密送往臺灣。
三封密信終于輾轉(zhuǎn)送到臺灣
朱湄筠接到這三封信件以后,,把它們小心密封在一只精致糖果盒的底層,,然后正式向臺灣方面申請赴臺探親。當時臺灣當局對香港居民赴臺探親也同樣采取了嚴格的審查制度,,意在擔心有少數(shù)“匪諜”潛入臺島,。由于進島的人數(shù)控制嚴格,申請?zhí)接H者至少要有兩人以上作保,,方可辦理手續(xù),。盡管如此,朱湄筠仍在臺灣親友們的鼎力幫助下,,于1962年4月,,得以從香港飛入臺島。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