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被抬上刑場的“鐵軍”黨代表
相關標簽: | [李鵬] |
李碩勛夫婦
■沐五四新風成長,,由封閉的四川走向京滬,,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成為時代弄潮兒中的佼佼者
深居內陸且被崇山峻嶺包圍的四川,在近代卻涌現(xiàn)出一大批革命的先驅俊杰,。當新思想沿自古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傳入后,,許多追求者便突破地理和思想上的兩重封閉沿江而下追求真理,于是“出川便為龍”,。李碩勛烈士,,又是其中一個光輝的代表。他少時聰穎好學,。由家鄉(xiāng)到成都上學后,,他遇到經五四運動洗禮后從北京大學來的教師,得到民主革命先驅吳玉章的教誨,,并看到允許隨便聽課和自由提問式的教學法,,如同進入了新世界。此后,,李碩勛又由四川到北京,、上海,始終站在追求先進思想,、先進文化的前列,又以此指導武裝斗爭,,最后不惜獻出滿腔熱血和生命,。
李碩勛的奮斗精神,在當年便成為黨內的榜樣,。周恩來抗戰(zhàn)期間專門安排將烈士的兒子由四川送到延安學習,。李碩勛的夫人、著名教育家趙君陶于1985年在北京病逝,,遺囑吩咐將其骨灰撒在丈夫英勇就義的海南島,。
■由學運領袖改任共產黨最早領導的主力師黨代表,在火線上總是靠前指揮并鼓動部隊,,以榜樣作用激發(fā)起“鐵軍”精神
李碩勛長期是學生運動的領導者,,卻因少年時注意習武并到川軍中當過文書,被黨組織派到部隊中后不久便成為人稱老練的指揮員,。1927年南昌起義時,,他只有24歲,便擔任了共產黨掌握的最基本的主力部隊——第二十五師的黨代表,。8月初,,部隊冒著酷暑南征時,李碩勛每日同士兵們一樣行軍,,還跑前跑后進行宣傳教育,。到達贛南會昌后與強敵遭遇,,盡管以往的規(guī)定是政工人員在陣地后面鼓動,指戰(zhàn)員們卻看見李碩勛站在前面的槍林彈雨中揮手指揮大家沖鋒,,更加激勵起士氣,,很快沖垮了敵軍。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