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抗戰(zhàn)] |
回國的路途,,同樣慘烈。正值緬甸雨季,,野人山洪水洶涌,,螞蟥、瘴氣,、傳染病,,環(huán)境復雜的原始密林中,到處潛伏著中國軍隊無法想象的死亡危機,。
王楚英說,,密林中的蚊蟲叮人很厲害,特別是樹上的旱螞蟥,,許多人走累了,,就靠在樹下歇一歇,螞蟥悄悄從樹上掉下來,,鉆進去,,就開始瘋狂地吸血。后面的人趕上來,,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恐怖情形:他們動也不動,,滿身的螞蟥還在拼命吸著他們的血,人,,已經(jīng)死了,。因為缺乏向?qū)?,很多人迷失了方向,饑餓,、疾病……一些人因為忍受不了無休無止的折磨,,在絕望中相互射殺。
一萬三千人,,有一萬人,,就這樣死在了緬甸的叢林里。
只有一位將領(lǐng)沒有聽從杜聿明穿越野人山的命令,。他就是奉命為第五軍殿后的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再三觀望、再三猶豫之后,,他放棄了拼死回國的念頭,,接受了史迪威的建議,在最后時刻把隊伍拉往了印度,,后來改稱為駐印遠征軍,。
王楚英和部隊一起,在印度靜靜地等待著反攻時刻的到來,。
勝利臨近,,史迪威被迫黯然離去
1942年,中國駐印軍在蘭姆迦重新整編為新一軍,。史迪威成為中國駐印軍的總指揮,。
在史迪威的反攻計劃中,建立敵后突擊隊成為重要部分,。想到王楚英在緬甸曾組織過志愿隊,,他將這個任務(wù)交給了王楚英,讓他和英國皇家遠程突擊隊的總司令溫格特共同組建中英美聯(lián)合敵后突擊隊,。在日軍后方展開救援和突襲,。
1944年,,史迪威派突擊隊奇襲緬北重鎮(zhèn)密支那,。在王楚英看來,,史迪威的路線選擇有點問題,密支那行動,,后來足足打了79天,,從5月打到8月?!拔覀儬奚Ф嗳?,日本人死了三千多人,這個代價太大了?!钡珶o論如何,,密支那一戰(zhàn),為后來盟軍收復緬北奠定了勝局,。
隨著各方面的逐漸成熟,王楚英對史迪威在敬佩之余,,也有了一份隱隱的擔憂:他是個軍人,,卻缺乏政治頭腦。史迪威和英國軍隊的矛盾更加尖銳,,他的大陸作戰(zhàn)計劃也得不到美國軍事將領(lǐng)的認同,。最重要的是,作為中國駐印軍的部隊首長,,史迪威卻無法取得蔣介石的信任,。
最不能讓蔣介石容忍的是,史迪威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軍援分配,,應(yīng)該以軍隊能否作戰(zhàn)為標準,包括共產(chǎn)黨的八路軍在內(nèi),。要求蔣介石撤出包圍共產(chǎn)黨的大軍,,出兵支援遠征軍戰(zhàn)場。而且不經(jīng)過蔣介石同意,,竟然向延安派去觀察團,。
“這個老人是很不錯的,但他缺乏政治眼光,,是一個純粹的軍人,。”王楚英的擔心很快成為現(xiàn)實,。果然,,1944年10月,史迪威接到了回國的命令,。
在緬甸戰(zhàn)場盟軍勝利在望的時候,,史迪威黯然離去。
史迪威走后不久,,王楚英隨新六軍從緬甸回到國內(nèi),。1945年4月,他在湘西唐灣和日軍打了最后一仗,。不久就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約瑟夫·史迪威
(1883-1946)
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yè),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軍駐天津的第15步兵團營長,、代理參謀長,晉升中校,。史迪威曾多次來華,,會講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參戰(zhàn),,史迪威于1942年晉升中將,并被派到中國,,先后擔任中國戰(zhàn)區(qū)參謀長,、中緬印戰(zhàn)區(qū)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wù),不久又晉升為四星上將,。1944年10月18日,,被羅斯福總統(tǒng)召回美國,。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車,。為紀念史迪威的卓越貢獻,這條公路被命名為“史迪威公路”,。1946年10月12日病逝,。
□快報記者 毛麗萍 孫蘭蘭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guān)新聞
- · 駐印軍老兵聲稱《團長》誹謗遠征軍 要自創(chuàng)劇本
- · 抗戰(zhàn)女性檔案:滴血喂孩子 不為日本人所動
- · 國軍抗戰(zhàn)英烈遺骸回國 國人為何激動?
- · 歷史銘記:血戰(zhàn)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圖)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