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清朝] |
總之,奕訢是道光帝的寵兒,與奕詝比較起來,,他更受父親偏愛??傻拦獾蹫槭裁醋罱K沒有選擇奕訢作為繼承人呢?
對此,,史學界一般常提這段史料: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帝校閱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訢獲禽最多,,文宗未發(fā)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诖髳?,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這段史料的意思是道光帝帶著諸皇子打獵,,奕訢收獲最大,奕詝干脆沒開弓,。面對父皇的詢問,,奕詝認為春天是鳥獸孕育的季節(jié),他不忍心殺生,,否則會改變大自然的平衡與和諧,。道光帝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應說的話,因為帝王大權在握,,生殺予奪,,無人監(jiān)督,,具有一顆仁慈的心是十分必要的,。于是,,道光就決定選他做太子。人們認為此計出自奕詝的師傅杜受田,。
我感覺這段史料可信度很小,,原因主要有下列三條:
1、滿族尚武,,以射獵多者為能,,而且南苑行獵是奉旨行事,。奕詝打不著獵物已屬無能,不知慚愧,,反而指責獵殺是“傷生以干天和”,是不是有指責父皇道光帝之嫌,。況且,,“傷生以干天和”這話很重,一位皇子豈敢隨便說出,。
2,、清朝在皇子教育時,并非一位老師只教一個皇子,,一般是一位老師教所有皇子,,無論誰作皇帝,都是自己的學生,,做老師的完全沒有必要偏袒其中一位皇子,,從而承擔風險,。
3,、此事官書不載,,檔案不記,,當事者不言,,最早起自野史傳聞與附會之言,由此也可判斷,,可信度極低,。
我認為道光帝之所以選擇奕詝,原因應該有三:
1,、與奕訢相比,,奕詝沒有大的弱點,而且更加老成持重,;
2,、在道光帝連喪三子之后,,奕詝就是長子,,在封建宗法社會中,,長子的地位是很高的,;
3,、奕詝是孝全皇后所生,這位皇后備受道光帝寵愛,,又因婆媳關系死得不明不白,。孝全皇后死時,奕詝僅僅10歲,,立奕詝為皇太子,,或許道光有愧對皇后的考慮,。
道光帝去世的次日,奕詝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咸豐元年,。傳統史家對咸豐帝的評價在其父祖之上,,認為其資質在清代諸帝里可居中流偏上,,缺憾是體質薄弱而又縱情聲色,因此英年早逝,,逝世時年僅31歲,。
而奕訢卻活到了光緒二十四年(公歷1898年),終年67歲,,成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辭世的皇子,。此時距道光帝逝世達48年,,距咸豐帝逝世達37年,。他在咸豐一朝備受冷遇,,直到咸豐去世,,他利用慈禧與肅順的矛盾,與慈禧聯手發(fā)動北京政變,,終于以議政王的身份掌握國家政權,,一度成為清王朝的“政府首腦”。
其間奕訢重用湘淮軍閥,,引進西洋長技,,使清王朝出現了回光返照的“同光中興”。假如道光帝選定奕訢為皇太子,,那么他將有可能在位五十年,,僅次于康熙和乾隆,這樣一來,,歷史上就沒有北京政變,、垂簾聽政、帝后黨爭之類的變動及由此而給歷史帶來的影響,,中國近代史必將改寫,!
一次“偶然”的抉擇而影響到歷史進程的“必然”,于此可見深矣,!
幾天后,,咸豐帝頒布《道光遺詔》,這是以道光的名義,,對道光30年治國的自我總結,對一生勤政愛民、崇尚節(jié)儉,、平定西陲等功績做了渲染,,對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也作了辯解。
咸豐帝確定道光帝廟號“宣宗”,,謚號為“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
道光帝葬于清西陵,,陵名為慕陵,。
慕陵的選址和建造,頗多波瀾,,與道光帝嚴守祖制,、崇尚節(jié)儉的初衷大相徑庭。
按照中國古代帝王營建陵寢的慣例,,道光帝在即位以后就著手陵寢的選址工作,。清代皇帝陵寢在關內有兩處,即清西陵和清東陵,。按乾隆帝制定的“父子分葬,,選分東西”的祖制,道光帝應該隨祖父乾隆帝埋葬在清東陵,。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相關新聞
- · 揭秘:曾國藩墓地的風水講究及被盜詳情[組圖]
- · 重慶神秘"鬼洞"尸骨成堆 疑為白蓮教避難所(圖)
- · 鉤沉:方伯謙甲午海戰(zhàn)臨陣脫逃真相考實(圖)
- · 亂世名妓賽金花“床上救國”背后(圖)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