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標簽: | [國民黨] |
原來,,張靈甫當年并非因為懷疑吳海蘭有外遇而打翻醋罐子,,而是發(fā)現(xiàn)她擅自拿走了他的軍事文件,,卻交代不出理由,,因而懷疑妻子可能受人利用而怒火中燒,。前面說過,,當時胡宗南的部隊一直在川陜一帶與紅四方面軍激戰(zhàn),,當?shù)匾灿泄伯a(chǎn)黨的地下組織活動,,張靈甫疑神疑鬼,,擔心妻子可能沾了共產(chǎn)黨的邊,,但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又不便聲張,于是就暗地里向妻子盤查,,不料吳海蘭對此保持沉默,,惹得他氣急敗壞,越發(fā)懷疑妻子背著他做了不可告人之事,。此事若是換了別人,,或許還有轉(zhuǎn)寰的余地,偏偏剛從血肉橫飛的前線回家的張靈甫,,血管里還彌漫著隨時會散發(fā)出來的殺戮的戾氣,,他的性格容又不得“背叛”二字,不能接受吳海蘭有可能通共的嫌疑,,對愛妻的“背叛”行為極為震怒,,加上當天心頭已經(jīng)郁積了一股邪火,極度的自尊和冷血頓時膨脹到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拔槍的瞬間,,眼睛里已經(jīng)沒有曾經(jīng)深愛的妻子,只有“赤黨”的疑犯了,。據(jù)2003年12月筆者與王玉齡女士的訪談吳海蘭死在了丈夫的槍下,。因為事涉通共之嫌,事發(fā)后張靈甫怕傳出去有口難辯,,便推說是感情糾葛,。這是關(guān)于張靈甫殺妻案的另一個版本,也就是所謂張靈甫學(xué)吳起殺妻求將之說的由來,。聯(lián)系到后來張靈甫被輕判的事實,,以及劉光宇和他的密切關(guān)系,此說似也不像空穴來風(fēng),。
不過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張靈甫對吳海蘭的懷疑并沒有尋獲確鑿的證據(jù)。但是,,死無對證,,張靈甫悔之晚矣。
案發(fā)之后,,張靈甫并沒有馬上回到第1師,,仍然若無其事地住在西安堂兄的家里。一天,,有人在《西安日報》上投書揭發(fā)張靈甫的殺妻事件,,他讀后很是惱火,便向在該報當編輯的親戚打聽作者的背景,,得知此事原來與前院的李氏姐妹有關(guān)系,。因為是前后院的鄰居,吳海蘭生前與李氏姐妹常有來往,,關(guān)系相當不錯,,她的離奇失蹤,引起了她們的懷疑,,也打探到了一點風(fēng)聲,。李氏姐妹中的妹妹李朝惠,當時在和楊虎城的機要秘書周藩伯談戀愛,,周藩伯經(jīng)常在周末用車來接她出去玩,。張靈甫一聽,覺得事情不單純,,他自忖此事雖然沖著他來,,或許后面還有其他來頭,可能有人想利用此案打擊中央軍的聲譽給蔣介石難堪,。這一來,,他便心知難掩人口,如果被人揪住不放,,后果一定大為不妙,。但是罪已鑄成,一時間也無計可施,,于是他決定先回部隊避避風(fēng)頭,,再作打算據(jù)張居正先生2004年3月對筆者采訪的書面回復(fù)。
二
吳海蘭被槍殺的事情傳到了她的娘家四川廣元,,吳家的人悲痛欲絕,,他們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殺人償命,自古就是這個道理,,女兒冤死女婿槍下,,兇手豈可逍遙法外?吳海蘭的哥哥吳正有長途跋涉,,氣沖沖地從四川一路趕到陜西,,打上張家的門來要人。張靈甫這時早已回了漢中的部隊,。找不到兒子就找老子,,吳正有找上了張鴻恩。
張鴻恩是個本分實在的人,,兒子兒媳婦回家來團圓,,原本是一件令老人高興的事情,誰知當天就在家里出了這等人命案子,,盛怒之下的兒子過后一句話也不解釋,,鐵青著臉揚長而去,害得老人在家心里七上八下,。他明白這件事是自己的兒子理虧,無論兒媳婦有沒有做錯事,,兒子拔槍殺人總是不對的,。但是人死不能復(fù)活,兒子總歸還是兒子,,現(xiàn)在吳家的人找上門來了,,做父親的想息事寧人。張鴻恩拿出大把的現(xiàn)洋來好言慰撫吳正有,,讓他拿著做個路費,,實際上算是對吳家的一點補償,暗地里希望能夠為兒子破財消災(zāi),。
銀子收下了,,吳正有的氣可沒平,他不甘心妹妹的一條命就這么打發(fā)了,。于是,,吳正有開始了艱難的上告歷程。他先把狀子遞進了西安的地方法院,,也曾到第1師的師部上告,。但是人家收下狀子之后,都沒了下文,。
吳正有在西安等了一段時間,,沒有獲得任何消息,正不知如何是好,絕望之中突然想起妹妹生前參加過婦女協(xié)會,,他就再次寫了控告信,,找到了西安的婦女協(xié)會。西安的女界得知此事,,義憤填膺,,加上報上原本已經(jīng)揭露過這起案子,一時間輿論大嘩,,聲稱要為吳海蘭討個公道,,嚴懲殺人兇手,中央軍團長殺妻案一時在古城鬧得沸沸揚揚,。女界雖然吵吵嚷嚷,,但是婆婆媽媽們也奈何不了軍隊,張靈甫依舊在胡宗南那里當他的團長,,繼續(xù)帶兵操練,。
相關(guān)新聞
- · 遼沈戰(zhàn)役最大臥底:國軍將領(lǐng)衛(wèi)立煌親共之謎(圖)
- · 宋子文之女宋瓊頤:我無需為父親辯解什么(圖)
- · 國民黨公布第一波“內(nèi)閣”名單(組圖)
- · 民國要人宋子文的晚年退隱生活(圖)
編輯:
劉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