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毛澤東] |
教員名冊下一頁是“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生一覽表”,,第二行為當年該校學生最高年級“四級一班”,第三行為“姓名,、別甫,、籍貫,、住址、距校(即距離學校的路程),、通問處”的設定表格內容,,與教職員花名冊的內容相比,學生花名冊少了“職掌”一欄,,多了“年齡”和“距?!眱蓹冢坏谒男惺紴樵摪鄬W生花名冊,。然后依次為“四級二班,,二級一班至五班,一級一班,、二班,,預科一班、二班”的學生花名冊,。
終于在第九頁“二級三班”和十一行當中,,“毛澤東、潤之,、二一,、湘潭、清寧鎮(zhèn)韶山,、百九十里,、湘潭銀田市長慶和號”等一溜大字驀然呈現。這說明偉人在湖南一師就讀時有 21 歲,,家住湘潭縣清寧鎮(zhèn)韶山沖,,與一師的距離有 190里,,通信地址是湘潭縣銀田市(“市”應為集市之意)長慶和號,。
唐召軍反反復復將小冊子看了三遍,才確信無疑:這就是毛主席在長沙求學時的“學籍檔案”,!檔案中共有四個年級十一個班474 名學生,,加上 13 名學校行管人員和 46 名教師,全校當時實有師生 533人,。
他強抑內心的激動,,隨即把這一重大喜訊告訴了全館工作人員,迅速引起了轟動……
“學籍檔案”重見天日
毛澤東“學籍檔案”是如何在戰(zhàn)火的夾縫中在芷江得以幸存呢,?
芷江,,是湖南西部通往祖國大西南要道上的重鎮(zhèn),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僅辛亥革命以來,,軍閥就走馬燈似的在此混戰(zhàn),;而抗日戰(zhàn)爭從開始至 1945 年 8月結束,因這兒有占地五千畝的大型軍用機場,,境內駐軍云集,,各種軍隊及軍事單位多達 220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縣城遠近聞名,,有“小南京”之稱;也因為有機場,,芷江又成為飽受戰(zhàn)火蹂躪,、留下累累創(chuàng)痕的苦難之城。
從1938年 10 月機場修成以后,,芷江就成了日機重點轟炸目標,。抗戰(zhàn)后期,,國民政府“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就設立于此,,并成功指揮了“湘西會戰(zhàn)”,以日本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后,8 月21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派遣他的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為南京受降奠定了基礎。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