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年9 月29 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率代表團訪問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的國慶慶典。訪問期間,,赫魯曉夫向中國領導人提出,,由于蘇聯西伯利亞地區(qū)缺少勞動力,,希望中國派遣100 萬工人前往蘇聯參與西伯利亞地區(qū)的開發(fā),。但是,,中國方面一直沒有明確的表態(tài)。
在另一次會談中,,赫魯曉夫對毛澤東說:"毛同志,,我們當然不想給你們制造困難,我們當然不堅持我們的建議,。如果你們覺得這個建議會損害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那就當我們沒提過,請你不要放在心上,。我們用自己的工人也行,。"鑒于蘇聯領導人的一再要求,中國政府開始認真考慮派遣工人到蘇聯工作一事,。
1954 年10 月12 日,, 中蘇兩國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協(xié)議規(guī)定,,中國政府將派遣工人去蘇聯參加工作,,并協(xié)助蘇方進行管理。蘇聯政府為中國工人提供與蘇聯工人相同的薪金與福利待遇,。中國工人在蘇聯勞動期間有權將工資總額的10% 匯回中國,,在蘇聯工作3 年期滿后,回國時每人可將1000 盧布以內的工資匯回中國,,在蘇聯用自己工資購得的物品,,有權帶回本國等等。
1955 年初,,中國國務院召開了關于"派遣中國工人參加蘇聯共產主義建設會議",,協(xié)調工人出國的具體事宜。會議將工人出國的具體數目規(guī)定為8 萬人,,其中除復員轉業(yè)的1 萬多名軍人外,,工人主要來自河北、山東,、河南等北方省份,。同時,,解決了中蘇雙方對于工人國前的健康檢查和出國集結地點問題,并責成出席會議的鐵路部門,,準備工人出國專列,。
正當中國方面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時,,蘇聯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
實際上,,邀請中國工人到蘇聯勞動一事,,很可能是赫魯曉夫一時興致所至,信口之言,,根本沒經過蘇共中央的研究討論,,他很快就后悔了。赫魯曉夫的回憶錄中甚至有這樣的話語:"他們( 中國人) 想兵不血刃就占有西伯利亞,。他們想滲入并接管西伯利亞的經濟,。他們想確保在西伯利亞定居的中國人多過住在那里的俄羅斯人和其他蘇聯人。簡言之,,他們要把西伯利亞變成中國人的而不是俄國人的,。"可建議畢竟是自己主動提出的,赫魯曉夫不愿公開食言,,于是指示手下官員想法擱置該計劃,。
1955 年4 月29 日, 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在拜會劉少奇時,,婉轉地提出推遲中國工人赴蘇,。但中方并不了解蘇方的真正意圖,仍準備按計劃向蘇方提供援助,。劉少奇表示,,最好先派遣幾百名或1000 名工人到蘇聯去,以便取得經驗,,為以后大批工人赴蘇做好準備,。最終,蘇聯政府同意了中方先派1000名工人的建議,。
千名中國工人抵蘇
1955 年夏,,來自河北省清苑縣的第一批1000 名中國工人和3 名管理干部踏上了遠赴蘇聯的漫長旅程。蘇聯方面將他們分配到了三個企業(yè)中:伊爾庫茨克東方重工業(yè)建筑托拉斯400 人,,莫洛托夫建筑管理局302 人,,吉達聯合企業(yè)298 人。
7 月7 日,,第一批赴蘇的中國工人乘火車從保定出發(fā),,經滿洲里前往蘇聯。中國工人進入蘇聯境內后,,蘇方給工人發(fā)了牛肉大米罐頭,、黃豆罐頭、面包以及糖和雞蛋等食品,。由于中國工人吃不慣面包和罐頭,,大部分人連一半都沒有吃完,,剩下的食物有的人送給了乘務員,有的人則從火車上扔了下去,。此時,,工人中開始彌漫一種情緒--害怕到工地以后的生活過不下去。
然而這種情緒很快就煙消云散了,,當運送中國工人的專列到達各自的終點站時,,當地的蘇聯黨政部門和接收中國工人的企業(yè)舉行了歡迎大會。蘇聯工人,、工人家屬和兒童們對中國工人極為熱情和友好,,各企業(yè)還組織他們洗澡、看電影,、游公園,,令中國工人十分感動。
休息了幾天后,,中國工人充滿干勁地開始了在蘇聯的生產勞動,。由于中國工人普遍從事輔助性質的手工勞動,即木工,、粉刷工,、砌磚工、挖土工等工作,,而中國工人來蘇是想學習技術,,一些人因此產生了不滿情緒。在正式分配工作時,,許多工人都爭先報名做木工,,因為木工是有一定技術的,有的小隊甚至用抽簽法來解決誰當木工的問題,。
工作之初,,由于工人的技術不夠熟練,許多工人年紀較小,,體力不足,,因此部分工人完成的生產定額并不算高,隨著工人熟練程度和翻譯工作的改進,,中國工人完成勞動定額的數量逐日增多,,蘇方對中國工人的工作情況很滿意。經過一段日子的接觸,,技術熟練又肯干的中國工人得到了蘇聯人的認可和稱贊,。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