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紅小兵,、紅衛(wèi)兵
60年代初出生的人還當過紅衛(wèi)兵,,我們也要和大人們一起參加革命斗爭,。我們寫兒歌,,寫黑板報,寫批判稿參加革命大批判,。我們學工學農學軍,搞社會調查,,聽先進人物做報告,。我們還參加很多其他的集體活動,比如游行,。
那時天天講階級斗爭,,有激情、悲壯和崇高的情感體驗,。正是這種體驗帶來的精神上的充實感沖淡和平衡了那個時代食物和物質的簡陋及匱乏?,F(xiàn)在回頭看來,也許這種有著一致的信念和利益的同質群體中的充實感和彼此的認同感正是我們少年時代的精神美味吧,?這里且不論這種信念是否激進,、虛妄、愚昧,、荒謬,、可笑。
幸福的童年
我們沒有趕上那個“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三年困難時期”,,雖然1960年,、1961年、1962年出生的人在娘肚子里挨過餓,,但畢竟沒有挨餓的記憶,。雖然我們生長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吃的主食里有一半兒是窩頭,,可偶爾還是可以吃到些好東西,。
我們成長的時候,我們的父輩或者在激情中燃燒,,或者在被激情煎熬,,他們根本無暇顧及我們,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少有管束的,。那時倡導“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所以我們的課業(yè)很輕,。批“師道尊嚴”,,使老師不太敢管我們。那時更談不上有現(xiàn)在的升學和競爭的壓力,。所以除了在學校參加各種革命活動以外,,我們仍然有充裕的時間在街上、在鄉(xiāng)間的野地里,、在未被污染的小河邊盡情地無憂無慮地游蕩玩耍,。
我們從小就接受憶苦思甜的教育。小學一年級語文中的一課是《翻身不忘毛主席》:“爺爺七歲去要飯,,爸爸七歲去逃荒,。今年我也七歲了,高高興興把學上,。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產黨?!蔽覀冞€經常被告之:“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被壓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資本主義國家的孩子總是饑寒交迫。你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是那么地幸福?!?
這一切使我們確信我們是在黨和毛澤東思想的陽光雨露滋潤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幸福的兒童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作者:
王沛人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