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與沈?qū)幋缶伺c三舅攝于天壇(三十年代),。供圖/沈?qū)?
“高陶”事件
如果沒有“七七事變”,陶希圣或許會一直持續(xù)這種名教授的生活,。但抗戰(zhàn)的滾滾洪流席卷中國的時候,,也挾裹了陶希圣。
1937年夏,,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在廬山召開抗日戰(zhàn)略會議,邀請全國知識界名人會商救國大計,陶希圣也在邀請之列,。
抗戰(zhàn)之初,陶希圣曾積極投身其中,,從事國際宣傳,。但1938年,武漢失守后,,陶的情緒陷入了低谷,,并與舊相識汪精衛(wèi)越走越近,。終于在1938年12月18日,追隨汪精衛(wèi)從重慶經(jīng)昆明潛逃至河內(nèi),。
1939年5月,,汪精衛(wèi)已經(jīng)把所謂的“和平運動”的重心轉往上海。此前,,汪的一些舊部不同意他的做法,,已經(jīng)離他而去。陶希圣也時時處在矛盾與掙扎之中,。汪精衛(wèi)半年來苦苦邀他回來,,助一臂之力,并讓夫人陳璧君親自游說,,陶到底禁不住她的勸說,,決定回到日本人占領的上海。
1939年8月26日,,陶希圣到了上海,,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1939年11月1日,,陶希圣受汪精衛(wèi)指派,,與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等5人一起為談判委員,,與日本侵華軍影佐禎昭等人在上海江灣六三花園談判。日方拋出了一個所謂《日華新關系調(diào)整要綱》,。這一密約的條款讓陶希圣看清了真正的形勢,,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全面控制中國的意圖已完全暴露,;另一方面,,汪精衛(wèi)等人在談判中無底線的退讓也讓他感到無比失望和強烈不滿。
他在《潮流與點滴》中,,對這個《要綱》的要害做了的批判:
這一綱要,,無異于一個大藍圖之內(nèi)的小藍圖,小藍圖是日本把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和海南島劃分為五種“地帶”,,也可以說是五層,。最深的一層是偽“滿洲國”,第二層是偽“蒙疆自治政府”,,第三層是華北,,第四層是華中,,第五層是華南。而海南島是和外臺一樣的日本軍事基地,。
12月30日,,汪精衛(wèi)最后在密約上簽字畫押的時候,陶希圣借口生病,,沒有參加簽字儀式,。正當心情矛盾與抑郁之時,他的妻子萬冰如帶著5個孩子從香港來到了丈夫身邊,。
陶不參加簽字儀式,,引起了汪精衛(wèi)等人的懷疑。就在陶希圣暗下決心脫離汪精衛(wèi)時,,汪偽政府的“外交部次長”高宗武突然來到陶希圣家里,,兩人處境相似。經(jīng)過一番盤算,,兩人決定同行,,一走了之。
為了迷惑汪精衛(wèi),、周佛海等人,,1940年元旦,陶希圣特地到愚園路1136弄,,分別向汪,、周拜年。這天,,高宗武也到周家拜年,。
1月4日上午,高按預定計劃登上了美國輪船“胡佛總統(tǒng)號”,。陶希圣則先到南京路國泰飯店門前進入大樓,,再從后門出來,乘車直奔黃浦灘碼頭,,登上輪船與高會和,,逃往香港。
陶希圣離開上海時,,他的妻子和5個孩子都留在上海,。他便給汪精衛(wèi)寫了一封信,,要求保護他的家屬,,并警告如果汪陷害他們,他就要走極端,。
妻子萬冰如在陶走了以后,,立即致電陳璧君,,要求前往香港接陶希圣回來,以此來迷惑汪精衛(wèi),。陳璧君便叫她帶著兩個孩子去香港,,留三個孩子在上海。萬冰如一到香港,,便打電報給陳璧君,,稱陶“即刻偕返上海”,。
一直忙于青島會議的汪精衛(wèi)和陳璧君以為陶希圣回心轉意,,對他的三個孩子看管不嚴。在杜月笙的代表萬墨林的策劃下,,將陶的三個孩子秘密送上意大利郵輪,,幾經(jīng)危難,終于逃出上海,,于1月20日一家團聚,。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報》頭版,,刊出全部日汪密約,,四行黑體巨大字標題:
高宗武陶希圣攜港發(fā)表
汪兆銘賣國條件全文
集日閥多年夢想之大成
集中外歷史賣國之罪惡
作者:
黃歡
編輯:
劉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