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毛澤東] |
抗戰(zhàn)勝利后,赫爾利又向蔣介石建言,,邀請毛澤東來重慶談判,這樣便可陷毛澤東于兩難境地,。如果拒絕來重慶,那么,將向國人昭示其無和平的誠意;倘若其真的來重慶談判,,那么,我們則以時間爭取空間,,拖上它一段時間,,乘此將國民黨軍派往華北、華中等地部署,,到那時,談成也罷,,談不成也罷,,毛澤東和共產黨便成為籠中之虎,唯有束手就擒,。
令赫爾利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以“大仁、大智,、大勇的信念”,,慨然應邀前來和談。他不僅多次與蔣介石會談,,并且廣泛接觸各黨派,、各階層人士,盡顯中國共產黨真心熱愛和平的坦蕩胸懷,,更糾正了國民黨反動派妖魔化毛澤東,、共產黨的政治偏見,毛澤東詩人政治家,、政治家詩人的形象,,深受國統(tǒng)區(qū)人民的認知和喜愛。相反,,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陰謀暴露無遺。赫爾利于無意中竟給毛澤東,、共產黨作了一次大張旗鼓的宣傳,,而卻給蔣介石幫了倒忙,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米。
毛澤東發(fā)誓趕走赫爾利
1944年七八月間,,根據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指示,,中緬印戰(zhàn)區(qū)向延安派駐美軍觀察組,組長為戴維·包瑞德上校,。他們依據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是不可低估的戰(zhàn)斗力量,應該向他們提供武器,,應該與他們聯合對日作戰(zhàn),。他們稱贊中共領導人,“有著偉大的作為領導者的能力和品質”,,中共領導的根據地“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美國政府“不能無限期地擔保一個政治上破產的政權”,,而應推動國共兩黨向著聯合政府的方向發(fā)展,。
赫爾利是個胸襟狹小的人,一直將包瑞德等視為史迪威的人,,必欲掃地出門而后快,。在使館的訓話會上,他嚴厲警告說,,凡是沒有得到蔣介石的明確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幫助重慶政府以外的個人或團體。他認為美國國內的批評輿論,,都是由于包瑞德透露信息,。所以,他總是想方設法地尋機報復,,先是給包瑞德的晉升設置障礙,,使包瑞德失去唯一的一次晉升將軍的機會,然后,,再無端地撤了包瑞德的職,,隨之便將他調離中國。
赫爾利回國述職的時候,,美國駐華使館的文武官員聚集一處,,暢所欲言,檢討赫爾利對華政策,,認為事情的發(fā)展極為嚴峻,,應該給國務院寫一封急信。這封信由駐華武官,、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起草,。這封信大膽地批評說,,由于赫爾利的錯誤,致使蔣介石“不愿作任何妥協(xié)”,,而共產黨又以為我們“支持蔣介石”,,于是,中國便不可避免地隱伏著深刻的內戰(zhàn)危機,。他們建議:總統(tǒng)應該向蔣介石明確表示,,對共產黨和其他抗日力量“提供補給并與之合作”,完全是“軍事上的需要”,。
羅斯??偨y(tǒng)逝世后,赫爾利更是明火執(zhí)仗,,為虎作倀,。他公開聲言,將全力支持蔣介石,,而不支持“武裝的政黨和軍閥”,,中國共產黨已被列入他的黑名單。他還無所顧忌地追究使館內的“不同意見者”,。謝偉思便深受其害,,被強加“偷竊文件”的間諜罪與其他6人一起被逮捕。拔掉了眼中釘,,赫爾利稱心如意,蔣介石也興高采烈,,他在日記中寫道:“此六人逮捕以后,,美國對華政策乃可漸次明朗?!?/P>
1945年4月5日,,《新華日報》針對赫爾利在美國的胡言亂語,發(fā)表時評《我們的堅定而明確的態(tài)度——評赫爾利將軍談話》,,文章指出,,赫爾利的談話“有助于中國分裂與內戰(zhàn)的危險,有拖延抗戰(zhàn)勝利的危險”,。時值中共七大閉幕,,毛澤東在會上批評說:“赫爾利已經公開宣言不同中國共產黨合作,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到我們解放區(qū)去亂跑呢,?”7月10日和12日,毛澤東連續(xù)為新華社撰寫兩篇評論,,嚴厲批評赫爾利扶蔣反共的卑劣行徑,。毛澤東說:“4月2日,,赫爾利在華盛頓發(fā)表聲明,除了抹殺中共的地位,、誣蔑中共的活動,、宣稱不和中共合作等一派帝國主義濫調外,還極力替蔣介石的‘國民大會’等項臭物捧場,。如此,,美國的赫爾利、中國的蔣介石,,在以中國人民為犧牲品的共同目標下,,一唱一和,達到了熱鬧的頂點,?!泵珴蓶|還說:“這個以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危險性,就在于它助長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增大了中國內戰(zhàn)的危機,。”
不久,,毛澤東在延安接見美國民主同盟兩位代表時,,對赫爾利的批評已帶有明顯的義憤色彩,他說:“我這幾條爛槍,,既可同日本人打,,也就可以同美國人打,第一步我要把赫爾利趕走了再說,!”同時,,中國共產黨公開表示,堅決反對赫爾利再任駐華大使,。美國國內對赫爾利的非議也越來越多,,輿論指責他“顛倒了”羅斯福的對華政策。赫爾利已是聲名狼藉,,美國不得不糾正他所造成的偏差,,改公開扶蔣反共為扶蔣容共,企圖通過所謂“調處”國共關系,,不戰(zhàn)而控制中國,。1945年11月26日,赫爾利很不情愿地向杜魯門總統(tǒng)遞交了辭職信,。自此,,便再也無顏踏上中國的土地。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