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周恩來] |
幾十年過后的1954年,周恩來到廣州休養(yǎng)工作,有一天路過當年他們工作和居住過的地方,,第二天就給因病未能同來的妻子寫信:“這次沒能同來廣州,許多同志問到你,,我也有時想到你……昨天車過廣衛(wèi)路,發(fā)現(xiàn)了廣衛(wèi)樓,快30年了,,不能不引起回憶,。”
周恩來沒有忘記他們的愛情之花盛開于革命之花遍開的廣州,,而鄧穎超同樣也難以忘懷孕育了他們愛情之花的土壤——1919年天津學生的“五四”愛國運動,。1983年,在天津“覺悟社”舊址,,年近80高齡的鄧穎超還能興致勃勃地和大家談到當年與周恩來等“覺悟社”成員進行愛國活動的往事:
1919年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就在這次運動高潮中,,我們相見,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在運動中,我們這批比較進步的學生,,組織了“覺悟社”,。那時候,我們接觸得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們那時候都要做帶頭人,我們“覺悟社”相約,,在整個運動時期,不談戀愛,,更談不到結婚了,。
后來,周恩來去法國勤工儉學,。鄧穎超不曾想到,,在他們分別后,在歐亞兩個大陸上,,通過通信,,他們增進了了解,增進了感情,,兩個人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貞浧疬@三年多的通信,,特別是周恩來發(fā)出的那封要求確定相愛關系的來信,80多歲的鄧穎超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1920年,,他到法國去勤工儉學,,我在天津當小學教師。有一次(他)給我一封信,,要求我們的感情發(fā)展到明確的戀愛的關系,,他非常急迫地要我回他的信,。我的母親呢,是非常民主自由的,,因為她在我小的時候,,她就給了我婚姻自由,但她要做參謀,,那么因此,,我不能不把這個事情去告訴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呢,,她就說:“現(xiàn)在啊,,不要答復,等他回來看一看再說,?!蔽业哪赣H是這樣的思想啊,但是我的思想感情讓恩來同志追趕得我不能不馬上答復他了,。因此,,在這點上,我沒有接受我母親的意見,,就自己主張婚姻自由,,明確地答復了周恩來同志。1922年,、1923年期間,,我們之間的關系和愛情,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同志關系,、朋友關系了,。
周恩來去法國前曾抱定獨身主義,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認識到一個革命者如果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會更好,。初到法國,他同一個一起留學法國的姑娘比較親近,,但最終他選擇了鄧穎超作為終身伴侶,。
1956年,周恩來曾和侄女周秉德說起過那位姑娘,。他說:當我獻身革命時,,我就覺得作為革命的終身伴侶,她不合適,。她不可能一輩子從事革命,,她經(jīng)受不了革命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這樣,我就選擇了你們的七媽,,接著和她通起信來,,我們是在通信中確立關系的。
50多年的時光證明,,周恩來當初的選擇是多么地富于遠見,,此后在風雨同舟的奮斗生涯中,鄧穎超和周恩來甘苦與共,,一起度過了波濤洶涌的激情歲月,。
“俏紅娘捎帶老情書”
1950年上半年,周恩來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結婚,,這時周恩來正在國外訪問,,鄧穎超就代表周恩來在一塊紅綢布上寫下“互愛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諒互讓互慰”幾個字表示祝賀。周恩來夫婦經(jīng)常資助或送禮物給身邊有實際需要的同志,,這個手工制作的禮物雖然沒有多少實用價值,,但是上面寫的幾個字卻表達了兩人對身邊工作人員的關心和祝愿,更為重要的是,,這幾個字是對周恩來夫婦幾十年愛情生活的最佳注解,。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