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和父親朱德媽媽康克清在一起
朱德的女兒,、北京師范大學原俄語系教授朱敏,,于2009年4月1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朱敏的遺體昨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人民網(wǎng)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唐述權)據(jù)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網(wǎng)站消息,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教授,、朱德的女兒朱敏因病于2009年4月13日上午10時22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逝世,享年83歲,。
朱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于4月19日(星期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東禮堂舉行,。
朱敏于1926年4月18日生于蘇聯(lián),未滿周歲時回到四川成都由外婆撫養(yǎng),。1940年11月才到延安同父親朱德見面,。1941年到蘇聯(lián)莫斯科第一國際兒童院學習,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被關進德國納粹集中營,,過著非人般的生活,,落下終身病痛,直到1945年才回到莫斯科繼續(xù)上學,。1945年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取得勝利,,朱敏重新回到莫斯科。1953年從莫斯科列寧師范學院學成回國分配到北京師范大學任教,。
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院發(fā)布沉痛悼念朱敏同志訃告(網(wǎng)頁截屏)
(2006年記者探訪文章)朱敏:我是元帥爹爹的平民女兒
長期以來,,多種病痛無情地折磨著朱敏。自腦血栓和股骨頸骨骨折后,,她很少出門,。前幾年的時候,她還克服傷痛,,到八寶山為親愛的爹爹朱德及康克清媽媽掃墓,。
2006年是朱德元帥誕辰120周年紀念,盡管身體情況欠佳,,朱敏表示還是會想辦法參加紀念大會,。
走進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一幢普通住宅樓內,筆者一行兩人很輕松便找到了朱敏的家,。一進門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朱德半身塑像,這尊塑像和軍事博物館及四川儀隴朱德元帥故居所安放的兩尊塑像出自同一位雕塑家之手,。塑像兩旁還擺放了些綠葉盆景,,剎時讓人感受到幾分有別于平常人家的肅穆莊重,。
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客廳正面墻上正中懸掛著朱德標準像,;展示柜中陳列有朱德,、康克清與朱敏、劉錚的合影照片,,及朱德與愛女朱敏的合影照;沙發(fā)后面墻上懸掛有幾幅用玻璃鏡框鑲著的朱德親自作的書法作品,;墻角小桌上還擺著一個朱德,、康克清合影鏡框――很自然地,我們的話題從朱德元帥對女兒及女兒這個家庭的影響,,談到朱敏老師的身體及她所走過的路,。
與爹爹的“生離”“死別”都是她超越常人的生命之痛
如果一個人每換一個環(huán)境便換一個名字,那么每個名字無疑是每段人生歷程的見證,;也能想像,,頻頻換著名字的人勢必有著不同一般的人生閱歷。開國第一元帥朱德的獨生女兒朱敏便是這樣一個頻頻改名的不同尋常的人――在她出生后,,爹爹朱德替她取的第一個名字,,也就是她的乳名叫“四旬”;不到一歲時便離開母親寄居姨媽家,,那時的她曾改名“賀飛飛”,;而爹爹曾照族中排輩給她取大名為“朱敏書”,來到延安爹爹身邊后又被改做“朱敏”,;赴蘇聯(lián)學習時,,爹爹曾為她取化名為“赤英”。
朱敏與爹爹共存的50年生活長河里,,分離的時間遠遠多于團聚的日子,。父母之愛,對于14歲以前的朱敏來說是一片空白,。
朱德與賀治華相識在上海,,他們在德國哥廷根城奧古斯特大學學習社會科學時開始共同孕育一個小生命。盡管后來賀治華與朱德之間信仰已經(jīng)相異,,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賀治華的行為也深深刺痛朱德,但朱德還是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1926年,,依照黨組織的安排,朱德和賀治華離開德國,,橫渡波羅的海前往蘇聯(lián),。朱德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求學,,將已經(jīng)臨近預產(chǎn)期的賀治華安置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個農(nóng)莊。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作者:
楊恢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