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相關(guān)Tag | [宋朝] |
李邦彥,,大觀二年上舍及第,,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
余深,元豐五年進士,。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讀,。治張懷素獄,凡牽連到蔡京的事,,曲為掩覆,,蔡京遂力引為執(zhí)政。他則諂附蔡京,,結(jié)為死黨,。
這樣的進士還有薛昂、王襄,、耿南仲,、王祖道、王次翁,、范同等,。有這樣的進士,,從北宋進入南宋真不消幾個黃昏。
朱熹曾說:“其言金人世仇不可和者惟胡右史銓,、張尚書闡耳”,,胡銓是南宋初的進士,張闡則是北宋宣和六年的進士,。實際上面對金人侵略,,保持清醒頭腦的進士并非沒有,如李綱,、趙鼎,、范如圭等都顯示了讀書人的氣節(jié)。范如圭曾寫信指責(zé)秦檜并直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范如圭所言均為后來的歷史所證明,。但總體看這個時段進士的表現(xiàn)是比較糟糕的,,說其演義了一場近似清末割地賠款的屈辱恐怕都不能算大錯。
北宋末年進士如此之差,,集中顯示了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主庸臣奸,。這也表明知識并不能天然地使人正直、使人向善和富有節(jié)操,。而其見也短,、其品也差的類似者在今天并沒絕跡,甚至有些地方這類人比埋頭苦干者活得滋潤,。
今人可以從北宋的“擴招”及用人等方面找出進士質(zhì)量差的原因,,而最應(yīng)該認(rèn)識到的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隊伍,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單位,,終不免衰落。
作者:
思晨
編輯: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