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資訊 > 歷史 > 歷史研究 > 正文 |
|
1935年春,我出獄以前,,向特務(wù)供認了我認識的“無名劇社”的一些人,,其中包括李鶴。
據(jù)查,,江青關(guān)押在當時上海市公安局看守所,,由國民黨中央調(diào)查科上海區(qū)訓(xùn)練股審訊組趙耀珊(綽號“黑大漢”、“黑大個”)在公安局特務(wù)股樓上審問,。國民黨中央調(diào)查科上海區(qū)訓(xùn)練股編審組長先大啟也參加了審訊,。
后來我才意識到,江青知道我熟悉揚帆和覃曉晴時,,為什么不高興,,神態(tài)很不自然。對江青的品性我是比較了解的,。她心胸狹隘,,生性多疑。她不會不想到,,因為我熟悉揚帆和覃曉晴,,也因此懷疑我也了解她過去那段見不得人的歷史。
當她問到國民黨中央調(diào)查科特務(wù)趙耀珊時,,我警覺起來,,不再說什么。我知道,,趙是當年審訊江青的特務(wù),。江青怕他還活著。我只說,,趙耀珊在南京鎮(zhèn)壓反革命時被槍斃了,。她一直陰沉的臉,這時才有了一點笑容。
江青回到北京,,立即將匿名信的事報告了毛主席。說這是一起性質(zhì)嚴重的反革命案件,,要公安機關(guān)立即組織偵破,。主席認為這不是什么反革命案件,可能是你工作不虛心,,得罪什么人了,,是對你不滿,有意見引起的,。當時正好是解決“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的七屆三中全會以后,。江青一定要將這匿名信事件和那時政治斗爭形勢掛起鉤來。她認為這件事不是孤立的,,不是同志之間不滿,、發(fā)私憤,而是一個政治事件,,有其政治目的,。后來主席沒有再說反對意見,也就是默認了,。
動用了主席的權(quán)威,,這一匿名信案(被列為“18號案”)的偵查工作也就升級了。
由于匿名信信封上印有“華東文委”字樣,,江青要公安部門將偵查的重點放在上海的黨政部門與文藝界,。不久,中共中央華東局在上海召開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譚震林同志主持,,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二書記陳毅同志出席,還有我和上海市公安局局長黃赤波同志參加,,確定把這封匿名信事件作為一個特大案件來偵察,。會議確定,“18號案件”由公安部部長羅瑞卿負總責(zé),,上海方面由黃赤波負責(zé),,浙江方面由我負責(zé)。會議并對案件進行了具體分析,,把重點對象放在30年代曾在上海文藝界工作過的人員身上,。
編輯: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