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簽: | [清朝] |
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都有過它的輝煌,。人們總是習慣稱康熙和乾隆時期的那段歷史為“康乾盛世”,,它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將中國社會推向一個高峰,,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跡,。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從《1750-1950的中國》書中為我們提供的GDP走勢圖上就能看出,,從1793年之后,,中國的經濟就直線下降,,可以看出,清王朝盛世背后隱藏著不被人察覺的危機。
不知哪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歷史是一面鏡子”,。閱讀了《1750-1950的中國》這本由汪中求先生和王筱宇先生合著的書之后對此深有感觸,。它不僅闡述歷史,更重要的是發(fā)人深省,。它使我們能透過歷史這面鏡子,,看到中國的過去以及隱藏在過去背后的、值得我們去探究的那段歷史,。
歷史有時是驚人的相似,,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也都有過它應有的輝煌,可是輝煌過后便是沒落,。這就好像代數(shù)里的拋物線,,有最高點也有最低點。只是有些朝代能從低點走向高點,,可有些終將無法從低點崛起,。《1750-1950的中國》跳過清朝鼎盛的時期,,向我們再現(xiàn)了清朝后期到建國這兩百年間的中國歷史,,用以小見大和中西對比的敘述方式為中華復興獻上一份管理者的沉思。
人們總是習慣稱康熙和乾隆時期的那段歷史為“康乾盛世”,。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tǒng)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跡,。他們認為國家統(tǒng)一的最終完成,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學術文化的集大成趨勢是“康乾盛世”最顯著的歷史特征,。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從書中為我們提供的GDP走勢圖上就能看出,,從1793年之后,,中國的經濟就直線下降,往后幾乎沒有再上升過,,直到1949年以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總是要經歷一定的量變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事物的內涵也總是隱藏在其表象之下,??梢钥闯觯逋醭氖⑹辣澈箅[藏著不被人察覺的危機,。
人們常說要“居安思?!保墒峭谏畎惨莸臅r候很少有人會有危機意識,。這就好像乾隆皇帝,,不能不說他在位時有過一些讓世人稱贊的舉措,可是他卻被自己所做的那么一點政績沖昏了頭腦,。西方各國正在大張旗鼓地變革,,尋求各種強國的方法,而乾隆皇帝卻沉溺于江南的鳥語花香之中,,如此行徑,,大清王朝的經濟又怎會增長?從 1800 年開始到1900 年間,,GDP 再無上升,。“盛世”也終究沒有逃脫衰敗的命運,!
細細揣摩書中內容不難看出,,中國封閉的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經濟模式可以造就出虛假繁榮的景象,,卻無法克服自身固有的歷史局限,無法擺脫盛衰之變的惡性循環(huán),,更無法應付充滿競爭的世界一體化浪潮,。中華民族要走向復興,必須在批判封建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發(fā)展道路,。我們要時刻牢記:歷史是一面鏡子!《1750-1950 的中國》汪中求王筱宇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相關新聞
- · 臺灣人隱居河南300年 祖先隨鄭成功部將作戰(zhàn) 圖
- · 湖南學者"力挺"曾國藩 被指"丑化"太平天國(圖)
- · 美國人眼中的慈禧太后 能讓每位客人對她著迷
- · 洞庭湖底撈出一尊大炮 專家證實吳三桂軍隊所留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