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程庭鷺摹繪的柳如是畫像
余秋室所繪的柳如是畫像,。
這其實是一個無關拍賣的話題,。在2008年蘇富比春拍的展品上,出現(xiàn)了一幅“河東君初訪半野堂小影”,。河東君,,就是明清易代之際的奇女子柳如是,。她的這幅畫像曾經(jīng)被影印在陳寅恪先生遺作《柳如是別傳》中,,只是其真跡輾轉(zhuǎn)流傳,蹤影難覓,,陳寅恪本人也未能得見,。如今畫像重現(xiàn)世間,讓人有驚艷之感,。
這本收錄了柳如是畫像的冊頁共十九開,,不僅收錄了乾隆年間翰林余秋室(余集,號秋室)的這幅畫,、余用隸書抄錄的顧苓《河東君傳》全文,、吳榖人的題詞,還有清代程庭鷺摹繪的兩幅柳如是畫像,、柳如是《我聞室賸稿》的抄本,、柳如是所藏六朝鏡的影印件及多人題跋,是一部有關柳如是的難得的史料,。
知名文化出版人陸灝收集了很多有關柳如是的資料,,他對早報記者說,余秋室在這幅畫像后有跋語,,“真跡余于壬午冬日客金閶見于一友人家,,今忽又廿年矣。小窗無事,,仍以隸法錄出并為模其遺照于卷首,,以為燕塵清話之一助云”,這段文字說明他曾經(jīng)見過顧苓的《河東君傳》和柳如是像,。一直有傳聞說熱衷于畫仕女圖,、有“余美人”之稱的余秋室當年未能得中狀元,是因為他繪了柳如是,,現(xiàn)在推算下來,,余秋室的這幅畫當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如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說的,,“余美人”之未能中狀元,,此小像實不任其咎也。
這張尺幅不大的畫像,,拍賣估價不高,,僅數(shù)萬港元。對于拍賣公司來說它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拍品,,所以在蘇富比發(fā)布的文字信息中對它幾乎沒有提及,。但它的重新出現(xiàn),讓人頗為感慨———那是一種對歷史的斷想,,和對我們在時間中已經(jīng)失去了的某些特質(zhì)的追思,。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受到觸動,這是柳如是名字的由來,。這個聰慧的女子淪落風塵,,才華橫溢,、魄力奇?zhèn)?,被推為“秦淮八艷”之首,而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后更是“亦有瞠目結(jié)舌”之感,。柳如是自由地揮灑自己的生命氣場,,她為人放達,追求一種獨立的精神,。她的畫像和有關她本人的種種故事,,其實已經(jīng)超越史料成為傳奇,寄托著今天的人們無法兌現(xiàn)的情懷,。
相關新聞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