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運河名城博覽會開幕在即,,作為大運河濫觴之城的揚州對于最早的運河——邗溝的研究又有了重大突破,一直困擾著后人的古邗溝源頭終于有了比較科學的定位,。揚州市著名的水利專家,、古運河學者徐炳順認為,,原來相傳的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段的古邗溝,其實并不是古邗溝的河口,,古邗溝的源頭初步推測在今日的灣頭,。
廣陵城并非邗城
《左傳》“吳城邗,,溝通江淮”,,也可以讀成“吳城邗溝,,通江淮”,,因此產生了二解。
一是吳城于邗,,而溝通江淮,。邗是地名,,吳王夫差既筑城,便有邗城之名,。最初也沒有溝,,吳王夫差開溝,便有了邗溝之名,,于是溝通江淮,。二是吳城于邗溝,而溝通江淮,。邗溝并非為吳所挖,,吳既于邗溝畔筑城,又開溝,,以通江淮,。但多從第一種讀法。
不管是對《左傳》的第一種讀法還是第二種讀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邗城在什么地方呢?翻開史料,,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清代劉文淇曾說“若以今日之運河,,求當年溝通之故道,,失之遠矣”。但是隨著對古邗溝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邗城與廣陵城關系日漸明朗,。
對邗城位置大體有兩種說法,一是在廣陵城東南,,一是在蜀岡上,。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466或472-527年)在《水經(jīng)注》中云:“昔吳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下掘深溝,謂之曰韓江,,亦曰邗溟溝,。”說邗溝在廣陵城東南,。這是對邗城位置的最早解說,。
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引用唐代的《元和郡縣志》云:“合瀆渠在江都縣東二里,昔吳王夫差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下掘深溝,,謂之曰邗江,亦曰邗溝,。自江東北通射陽湖,,今謂之官河,亦謂之山陽濁,?!庇衷?“廣陵在江都縣北四里,州城正直齊上,?!币舱f邗城在廣陵城東南。
北宋文學家,、地理學家樂史(930-1007年)在他的《太平寰宇記》中說邗溝城(邗城)在“州西四里蜀岡上”,。又說“蕪城即州城,古為邗溝城”,。自此對邗城的位置較以前有了不同的說法。
明末《讀史方輿紀要》在邗溝城條下引用了《太平寰宇記》的說法,。
清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引《水經(jīng)注》云“古廣陵城在蜀岡上,,邗溝城東北”。又同于《水經(jīng)注》的說法,。
劉文淇在《揚州水道記》中云:“唐廣陵城在蜀岡上,,在唐江都縣北四里。唐江都縣在雷塘西十一里,,至漢江都故城在唐縣西南四十六里,。”又講“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則邗城在廣陵城東南瀕江,,今不知其處”。并明確斷言“《太平寰宇記》謂蕪城即州城,,古為邗溝城,,非也”,否定了邗城在蜀岡上的說法,。
民國時水利史專家武同舉云:“廣陵城在蜀岡上,,其南有邗城?!笨梢姀V陵城與邗城不是一城,,邗城在廣陵城之南。其說法同《水經(jīng)注》,。
《辭?!吩期醭恰肮手芬徽f在今揚州市西蜀岡上,,一說在今市東南瀕江處”,未作肯定,。
當今地方一些志書亦云邗城在蜀岡上,。但都沒有見到對《水經(jīng)注》《元和郡縣志》和《揚州水道記》這些名著的說法提出不同的反駁意見。其他書籍也有類似情況,,可見邗城與廣陵城并非一回事,。
邗溝源頭可能在灣頭
邗城的位置與邗溝最初的運口有著密切的關系,邗溝最初的運口在何處,?查閱史著都沒有一個具體定位的說法,,這是因為長江岸線南移,舊跡難尋,。但據(jù)1975年揚州地區(qū)水利處《揚州水利》介紹,,揚州歷史上的江岸線在“胥浦-灣頭-宜陵”一線,又據(jù)我市考古專家印志華《從出土文物看長江正揚河段的歷史變遷》一文,,從出土文物的角度也證實春秋時期的長江北岸“瀕臨蜀岡,,自西向東在胥浦-灣頭-宜陵一線”。
灣頭在蜀岡東端腳下瀕江,,欲引江水北上,,據(jù)此可以推斷,灣頭附近應是理想的引江水的口門,。其時今螺絲灣橋至黃金壩之間的邗溝與長江岸線重合,,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在蜀岡下開一條平行于長江的河道北上,今所稱的邗溝應在長江岸線南移以后所開,。從長江受潮汐,、上中游來水、來沙的豐枯,、季節(jié)的影響等等來看,,當時所開的邗溝作用不大。盡管歷史沒有潮位記載,,但是潮水每日兩漲兩落,、漲潮歷時3小時、落潮9小時的自然規(guī)律不會有變化,,邗溝只能是季節(jié)性的引水通航,,何況江岸線不斷南移,引水口門也要隨著岸線的南移而南移,,所以民國時武同舉講“吳掘邗溝,,由邗城(在廣陵城南)首受江,漢以后由江都故城首受江”。所以邗溝最初入江口門的確切位置至今仍是個謎,,但是可初步推斷在今天的灣頭處,。
作者:
姜濤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