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本袁枚日記書函 手抄本袁枚日記第一頁
王英志,吉林長春人。現為蘇州大學學報編審、副主編,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明清詩學研究,出版有《袁枚全集》,、《性靈派研究》、《袁枚評傳》二十余部著作,。另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袁枚(1716-1798)是清乾嘉時期的著名文人。文學上他主盟乾嘉詩壇,為性靈詩派主將,其倡導的性靈說詩論為清代詩壇帶來清新之風,其創(chuàng)作的散文與筆記小說等于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思想上他以孔孟與莊子為基礎,承襲晚明啟蒙思想之遺風,尊孔而疑孔,入俗而超俗,舊習未盡卻思想解放,是封建盛世向近代社會過渡時期杰出的思想學術批評家,。袁枚《海州知州何君墓志銘》云:“(何廷模)嘗愛余所著《州縣心書》,以手抄去?!倍恰叭沼洝?或曰“隨園紀游冊”,。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云:“余所到必有日記,因師丹之老而善忘也?!庇衢小洞涸谔秒S筆》卷十記曰:“袁枚隨園紀游冊,乃其元孫潤字澤民所藏,。”
隨著袁枚的謝世,他的日記也不為人所知,。在日記被塵封二百余年之后,我卻成了有緣之人,。一個意外的機會,我竟然得到了認為已經失傳的手抄本袁枚日記。茲將其經過簡述于下,。
2006年10月,我偶然結識了與我同在蘇州的袁建中女士,。根據建中女士陳述,再核之以《慈溪竹江袁氏宗譜》,確認其為袁枚嫡子袁遲一支,第三代袁祜,第四代袁銑,第五代袁潤,第六代袁士荃,第七代袁慰祖,第八代袁建揚。建中女士父袁慰祖老人已故,兄袁建揚先生現僑居加拿大,還有一妹在上海,。關于袁枚的文物,袁家在“文革”以前曾存有一幅大型袁枚畫像,周邊有歷代名人題字,惜“文革”中丟失,。另外還家藏一部袁枚日記,就是筆者夢寐以求的隨園紀游冊。日記是袁枚子孫在隨園廢墟(隨園毀于咸豐三年癸丑即公元1853年太平軍戰(zhàn)火)中搶救出來的,已裝裱成冊,。文字大半是袁枚口述書童抄錄的,但經袁枚親自修改?,F原件在加拿大建揚先生處。2007年建揚先生不辭麻煩把全套日記攝成照片,贈與筆者,。至此筆者渴求多年的袁枚日記終于得見,。建揚先生于信中說:“袁枚這本晚年游記經歷了太平天國的煙火,逃避了日本人的炸彈,躲開了紅衛(wèi)兵的視線,抗過了二百多季江南黃梅天的潮濕及蛀蟲的侵犯,終于找到了理想的歸宿。也許,這正是她生命的新開端!”若干言語將日記經歷的多舛命運勾勒而出,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此部日記藏于一灰色有小方塊圖案的布質書函中,長約32厘米,寬約29厘米,高約5厘米,。正文凡83頁,不分卷,內容完整,約35000余字,惟少量草書文字待確認,。正文前有后人題詩題詞4篇。其一為晚清文壇大家俞樾題詩,前有小序云:“隨園紀游冊,乃其元孫潤,、字澤民所藏,介沈旭初觀察來乞題,。展卷第一冊即云‘二月初七日’,不書某年,其下又云《乙卯年往如皋筆記》,然則此冊所記,乃乾隆五十九年及六十年兩年事。檢《萬歷書》: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是年二月小,三月小;六十年乙卯,是年閏三月,。皆與所記符,。先生甲寅歲七十九,乙卯歲八十。世俗祝壽必于逢九逢十之年,。先生兩年出游,皆為避壽計,。其中載一詩云:‘到處探奇逢地主,避人作壽走天涯?!瞧渥C,。游到之處,尋山問水,訪美論詩,想見先生年高而興不淺也?!睂⑷沼泴懽髂甏?、緣起、內容作了簡明交代,其《春在堂隨筆》卷十對日記的評論,就是小序的擴展,。序后題絕句5首,時俞樾年七十,。其二為武進費念慈題絕句4首。其三為袁潤題詞:“先高祖不以書名,然海內推崇,竟與詩文并重,。博古家得片紙只字,莫不什襲珍藏,奉為至寶,。咸豐癸丑,園毀于寇,家藏手澤,概付劫灰。偶于舊笥中檢得此卷,雖行間字跡,親筆無多,而兵燹之余,幸留遺翰,謂非神靈呵護,何以克存?撫今追昔,感慨系之,。茲謹潢治成冊,俾子孫世受遺澤,長留有厚望焉,。光緒辛卯孟秋元孫潤敬志”交代了日記劫后余存的經過,以及“親筆無多”的情況。其四為宜興蔣萼題詩四首,。所題詩文皆作于光緒十七年辛卯(1891),。
日記分甲寅與乙卯兩部分。前部分30頁,一人所抄,行書體,間有袁枚行楷親筆修改的小字;后部分53頁,除了有草書,、楷書,、行書等4人筆跡外,更有袁枚親筆抄寫的日記20余頁,約占全書的四分之一,彌足珍貴。袁枚書法,行,、楷俱佳,頗有特色,。清張問陶《關隴輿中偶憶篇》曰:“隨園老人不以書名,而船山太史盛稱其書,以為雅淡如幽花,秀逸如美士。一點著紙,便有風趣,奇妙在神骨間,曾為太史寫詩一冊,?!卑莱肌端囍垭p輯》云其“行書逸品上”。
日記前部分始于“二月初七日”,但未署年份,實為乾隆五十九年(1794),記“午刻同(劉)霞裳下船”,從南京出發(fā),寫至五月二十四日,返回南京,凡一百一十余日,。后部分先記“乙卯年(乾隆六十年,1795)往如皋筆記”,二月初一日從南京出發(fā),記至二十九日抵儀征而止,。后記“閏二月往杭筆記”,初八日從南京出發(fā),至五月二十七日返回,凡一百一十余日,。日記記載雖多為生活瑣事,但豐富多彩,生動真切。因為是日記,而且未必打算刊印,因此保持了原生態(tài),無諱飾,不做作,極其真實,頗多為袁枚其他著作所不便提及的細節(jié),是具體了解袁枚晚年的生活狀態(tài)與心態(tài),掌握袁枚人生與思想的珍貴資料,也是了解乾隆盛世后期社會生活與習俗的鮮活教材,。但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評價其“論及學問者,止有兩條……此外,無非記與友朋往返,及尋山問水,、訪美論詩而已”,似對其價值缺乏認識。
日記涉及文學,、交游,、應酬、飲食,、娛樂,、女色、奇聞等方面內容,。首先頗富文學價值,許多內容具有詩話性質,可視為其名著《隨園詩話》的補充,如采錄數十首詩詞,間有論詩、評詩之語,記錄自己《小倉山房詩集》未收的詩作;記載與性靈派詩人趙云松及女弟子席佩蘭,、廖織云,、張玉珍、金纖纖,、駱佩香等的聚會,新收張柯齋與鮑芷香夫婦等為弟子;此外還反映了為筆記小說《子不語》續(xù)編搜集材料的情況,。其次反映了袁枚廣泛的交游,無論方伯、太守,、鹽運使,、制軍、撫臺,、縣令,還是士紳,、秀才、淑女,甚至妓女,、僧人,、道士、優(yōu)伶,、奴仆,三教九流,皆樂與其有交往,可見袁枚廣大教化之風,“山中宰相”之概,。袁枚每到一處,必有舊雨新朋設宴款待,作為寫過《隨園食單》的美食家,袁枚于可口菜肴、點心必詳細記載,似欲增補其食單,從中也可見江南烹飪技術之精巧,盛世江浙地區(qū)的富庶,。而日記記錄官僚,、朋友所送“賀儀”、禮品之多,、之貴重,幾乎類似禮單,可見當時社會人情來往的奢靡風氣,。袁枚年近八十,連續(xù)兩年出游,一路馬不停蹄,可見其晚年老當益壯。日記寫其一路喜下圍棋,是其他著作所未提及的愛好,因棋藝不高,為勝棋而與弟子劉霞裳偷奸?;?可見其頑童一面;日記一再對標致女子贊不絕口,又表明風流好色之習,。通過日記,袁枚的形象栩栩如見,。
作者:
王英志
編輯:
梁昌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