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許宏表示,,從青銅器的鉛同位素分析結(jié)果看,二里頭遺址青銅器的銅原料,似乎不是取自一直以來學界所認定的中條山,,而可能是來自于中原的東方(山東)或東北方(內(nèi)蒙東部至遼寧西部)?;蛘J為二里頭文化晚期出土銅器的鉛礦來源,,可能來自山東半島地區(qū)。當然,,對這類分析推論,,學者還大都持審慎的態(tài)度,認為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檢核,。
內(nèi)蒙東部至遼寧西部,,在二里頭時代是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分布區(qū),這是與二里頭文化有一定交流關系的一支青銅文化,。在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區(qū)的內(nèi)蒙東部和遼西一帶,,就分布有較多的銅礦和鉛礦。有學者推測,,從這一文化的大甸子遺址貴族墓隨葬有二里頭文化風格的陶酒器看,,在這里采掘的銅原料,有可能通過貴族階層間的交易傳入二里頭都邑,。
就是二里頭,,本是一個地處中原腹地洛陽平原的普通村莊的名字,但在綠油油的麥田下,,卻隱藏著3000多年前華夏民族的一段輝煌的歷史,,在數(shù)千年華夏史前文化積淀的基礎上,這里產(chǎn)生了最早的“中國”,?!S宏
對話許宏:
最早的中國人喜歡吃燒烤
廣州日報:您如何給這本書定位?
許宏:我自己給這本書的定位是:以二里頭為切入點,,實說,、精說和深說“中國”誕生史,。但是否做到,就要讀者來評判了,。至少,,讀者從中可以了解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的“中國”的由來。
廣州日報:您說最早的中國在二里頭,,它對世界有哪些影響,?
許宏:二里頭文化影響的大幅度擴展,首先與其自身的擴張密切相關,??脊艑W研究表明,在東亞大陸,,秦漢帝國問世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原式直刃青銅劍的分布基本上可代表文化意義上“中國”的擴展范圍。其北,、南,、西界分別及于長城、嶺南和四川成都平原,。這一范圍,,與二里頭文化陶、玉禮器的分布范圍大體相合,,意味深長?;蛟S,,“中國”的空間輪廓,早在二里頭時代就已顯現(xiàn)出了它最早的雛形,。
二里頭人最先用火
廣州日報:您的書里提到古代,,特別是夏商年代酒器擴散的歷史背景,是否可以說,,酒器擴散到哪里,,文明就已擴散到哪里?
許宏:無論古今中外,,擴張都是一個集團內(nèi)部興盛的外延,。作為東亞地區(qū)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頭文化在內(nèi)部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向四圍發(fā)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單元和文化屏障的強力沖擊波,。在這一過程中,華夏國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體的轉(zhuǎn)型,,“中國”的雛形得以形成,。
作為二里頭文化重要禮器的陶酒器盉(或鬶),、爵,在二里頭文化的興盛期已到達了距中原相當遠的地域,。向北見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長江流域一帶,西達黃河上游的甘肅青海一帶,。有學者指出,,盉(鬶)、爵等二里頭風格的陶禮器分布的疏密程度,,并非與距中原的空間距離成反比,。其出土地點,多位于距二里頭文化區(qū)頗遠的地方,。這與日用陶器的傳播方式不同,,這表明來自中原王朝的禮器被作為權力地位的象征物而接受,而中原王朝與某些區(qū)域的社會上層之間,,甚至有可能已出現(xiàn)了程度不同的政治結(jié)盟,。
廣州日報:您在書中說二里頭的人喜歡吃燒烤,為什么,?
許宏:在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大陸上的先民就開始用火,烤肉恐怕是學會用火以來最早的食肉方法,。陶器發(fā)明以后,,人們可能學會把肉煮著吃。日本學者岡村秀典教授認為,,到了二里頭文化時期,,烤肉仍然比較盛行。
在二里頭遺址以及二里頭文化的其他遺址,,都發(fā)現(xiàn)不少燒焦了的獸骨,,豬骨和牛骨居多,構(gòu)成其食文化的一大特征,。位于鄭州以西的滎陽豎河遺址中,,被燒過的動物骨頭以豬骨和牛骨居多。據(jù)統(tǒng)計,,龍山文化時期的燒骨約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而二里頭文化時期則占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到了稍后的二里岡文化時期,,被燒過的獸骨的數(shù)量大幅度減少,。商周時代,用來煮肉的銅鼎成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除了把作為犧牲的動物整只放在柴堆上燒烤的“燎祭”外,,貴族們用于祭祀和食用的基本上是生肉,、干肉和用鼎煮的肉,烤肉則一般不用了,。(本專題采寫及圖 記者吳波)
(《最早的中國》 許宏 著 科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許宏
編輯:
蔡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