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數(shù)萬工人同時開采
如此巨大的水下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嘗試著從西樵山的歷史中尋找只言片語的答案。
西樵山文史專家關祥告訴記者,,根據(jù)當?shù)厥妨嫌涊d,西樵山一帶的采石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西樵山本是一個淺海中的孤島,,后來水慢慢退去,,這里遂形成了南海最早的堤圍和桑基魚塘群,。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這里的商品經(jīng)濟日趨發(fā)達,,從而需要大量的石頭作為建材,古人們就地取材,,尋到了西樵山,。”
記者了解到,,構成石燕巖的石材叫粗面巖,,民間又俗稱它為“鴨屎石”。西樵山最早是座火山,,而這種石材便是火山灰融合海底的海沙所構成,。它的特點是石頭內部有氣孔,和花崗巖相比,,并不十分堅固,,但因為具有縫隙和紋理,比較容易進行開采,,所以石燕巖一帶逐漸形成一個非常大的采石場,。
關祥推測,最鼎盛時在西樵山上采集粗面巖的工人應該有數(shù)萬人之多,。他們通常是從山體的表面開始開挖,逐漸向深處推進,漸漸形成一個個洞穴,?!坝捎诠こ淘絹碓酱螅蟾旁诿鞒胫文觊g,,廣東御使屠應坤奏請皇帝封山,,并得到應允?!?/P>
關祥告訴記者,,雖然石燕巖當時被“欽封”,當?shù)夭墒こ虆s并未因此停下來,?!肮俑杀鴣戆咽兀鏖陨降牟墒ぷ骶蛷摹厣稀D到了‘地下’,。不能從上往下采,,就從山腰處打通道;不能在白天采,,就在晚上偷偷采……石燕巖里被遺棄的銅制燈架,,就是工人們曾經(jīng)夜間施工的證明?!边@里的采石屢禁不絕,,動因就是市場龐大,利潤極高,。張松告訴記者,,當時在佛山等地,大戶人家里非常流行用石板做宅門,,認為這是財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佛山等地的祠堂,、寺廟也大量采用鴨屎石做建材,。“西樵山的采石場從宋代開始就向佛山,、順德等地源源不斷地提供石材,。這個遺址的發(fā)現(xiàn)有可能會證明,佛山不僅僅是陶瓷之都,,它還有可能是一個建材之都,。”
關祥表示,,石燕巖的采石場最終“人去洞空”并非因為官府所禁,,而是因為市場萎縮。“大約在乾隆年間,,從粵西一帶運來的花崗巖越來越多,,鴨屎石逐漸失去了市場,石燕巖采石場才最終被遺棄,?!?/P>
未解之謎
洞中之水來自何處?
偌大的一個采石場,,是如何突然被洪水淹沒的,?關祥告訴記者,西樵山自古就有“固體水庫”之稱,,整個山體涵養(yǎng)的水源極其豐富:“應該是在采石場被遺棄之后,,有地下水慢慢滲出,淹沒石燕巖采石場的水量,,至多兩三百年就可以形成,。”
張松表示,,他認為地下水的涌出不是突然發(fā)生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到目前為止沒有在洞里發(fā)現(xiàn)人類的尸體,也沒有發(fā)現(xiàn)生產(chǎn)工具,。說明人們對這個洞里開始進水是早有準備的,。”
那這地下水究竟是從什么位置噴涌而出的,?董國亮告訴記者,,他到石燕巖的水下實地考察了十余次,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水量幾乎是沒有變化的,,無論是春夏秋冬,,水位的誤差都保持在10厘米之內。而且,,在水洞的深處幾乎感覺不出水的流動,。所以他估計地下水的出口應該是在洞口水平面的某個位置。
而張松更傾向于水的出口是在水平面下:“之所以感覺不到水的流動,,很有可能是出口的水壓與外界的水壓達到了某種平衡,,只有當水量部分被蒸發(fā)的時候,地下水才會流進來進行補充,。因為水量很小,所以潛水員在水底無法感覺到水流,?!?/P>
而所有的推測,,都只有在繪制出地形圖之后才可以進一步進行判斷。作為進洞次數(shù)最多的人,,董國亮告訴記者,,事實上,他也無法說出這個水下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因為他們還沒有“觸底”,。石燕巖內洞中的水十分深,,遠遠超過了外洞,。他現(xiàn)在最深曾經(jīng)到達過水下四十米,但這或許并不是最深的地方,,還有通道可以到達更深的區(qū)域。
董國亮表示,,目前他們已經(jīng)到達的地方,,面積大概有五六個足球場的面積,差不多幾十萬平方米,。而依靠他們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和裝備,繼續(xù)向更深處探索并無問題,,但是出于繪圖的需要,,他們只能一步步推進。隨著地形圖的不斷完善,,水源位置的問題,,也會水落石出,。
您可能對這些感興趣: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編輯:
劉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