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老照片
知青肖蕓致“各位領導”
各位領導:
我們是1964-1968年下鄉(xiāng),1978-1979年回城的知識青年,。奔赴廣闊新天地的場面歷歷在目,青春熱血在胸膛里升騰的情景記憶猶新,。在農村,,我們日復日,、年復年,,泥水里滾,汗水里泡,,一干就是10多年(最長農齡達到15年),。
作為社會歷史的一朵浪花,“上山下鄉(xiāng)”成了過去,,并即將被遺忘,。但我們這些親歷者對自己的不尋常的歷史卻是銘心刻骨的,因為,,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獻給了她,。我們并不是什么犧牲品,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人,,猶如將軍回首戎馬生涯一樣,,我們常回味那不尋常的“蹉跎歲月”,。
令人不解的是,,在城里,轉業(yè)軍人算工齡,,閑散勞動力轉正前的合同期,、臨時工期都算工齡,,而作為有組織、有號召,、有計劃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下鄉(xiāng)知青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上山下鄉(xiāng)在當時來說是黨的工作的一個重點,知青回城也是黨的工作的一個部分(應當這么說,!這是客觀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遺憾的是,有的人總把知青回城看成是一種“恩準”(這種人的另一種觀點是下鄉(xiāng)“活該”),;因而知青的苦衷無人過問,。彈指間,皺紋,、白發(fā)都爬到了我們的眼角,、頭上。堂前父母老,,膝下兒女大,。說來慚愧,我們的工資數(元)比年齡數(歲)還要少,。若遇不測,,還要欠債度日,甚至一如過去,,老著臉皮回家伸手向親友要錢,。如今提倡向前看,國家前途是令人鼓舞的,,但我們個人的前途是不可卜的?,F在大家都在傳說:1985年以后國家工資制度要改革,我們這些“無學歷,、少工齡,、缺乏技術專長”的老知青輩將會作何安排?國家是否能夠理解我們的憂慮,?
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最后回城的我們這些知青幾乎都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在農村干的老實人,。中國有句俗話:“不讓老實人吃虧”,,我們希望國家在調整低工資、制定工資改革制度的時候,能考慮到我們的客觀情況和實際困難,,能在國家財政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我們的經濟地位,使我們能和全國人民一道富起來,,不至于永居“第三世界”,,更重要的是,要使“下鄉(xiāng)吃大虧”論無立足之地,。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微弱的呼聲能換回國家傳送的福音。
此致
崇高的敬意,!
湖南省部分老知青
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