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9年,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徹底擊敗了瑞典軍隊,,烏克蘭的獨立夢想破滅,。隨后,彼得大帝專門組成了小俄羅斯部,,在烏推行全面俄羅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羅斯的社會模式、價值觀念和語言文化重新構建烏社會結構,。沙俄用剛柔并濟的辦法,,同化了烏上層統(tǒng)治階級,確立俄語的官方地位,,把烏克蘭語貶為“鄉(xiāng)巴佬”語言,,禁止烏克蘭文書籍和教科書的出版,強制烏克蘭人拋棄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傳統(tǒng),。此后200年間,,沙俄一直牢牢控制著烏克蘭。【詳細】 |
由同盟從屬到奴仆臣屬: 俄羅斯治下烏克蘭獨立喪失 |
 |
《佩列亞斯拉夫協(xié)議》簽訂后,,沙皇政府一直試圖逐漸取消烏克蘭自治制度,。彼得一世放開手腳取消烏克蘭自治權利,利用各種手段攫取烏克蘭的人力,、物力資源,。對烏克蘭自治制度最為沉重的打擊是彼得成立小俄羅斯衙門,由常駐烏克蘭的六名俄國軍官和一名檢察官組成,。該衙門負責監(jiān)督烏克蘭造船業(yè),、行使稅收和行政管轄權。彼得還把俄國外交衙門部主管的蓋特曼事務改由參政院管理,,實際上將烏克蘭視為俄國一個普通行省,。葉卡捷琳娜二世執(zhí)政時期,,俄國根除了烏克蘭自治制度。【詳細】 |
|
沙皇俄國吞并波蘭: 烏克蘭第一次重新歸于完整 |
 |
18世紀下半葉,,俄國利用波蘭中央政權走向衰弱之機,,打著保護烏克蘭東正教徒的旗號聯(lián)合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了波蘭,右岸烏克蘭和沃倫地區(qū)也成為俄國領土,。到18世紀末,,90%的烏克蘭人居住在俄國疆域內,只有加里奇,、特蘭西瓦尼亞和北布科維納仍屬奧地利管轄,。烏克蘭并入俄國版圖后,沙俄在烏克蘭推行俄羅斯化政策,。從語言和思想上進行同化,,最后,是宗教領域的同化,。右岸烏克蘭長期受波蘭統(tǒng)治,,信奉希臘天主教。俄國查封希臘天主教會,,其教區(qū)轉交給俄國東正教會,。【詳細】 |
|
沙俄吞并克里米亞: 此時與烏克蘭無關的土地 |
 |
克里米亞,即克里米亞半島,,位于蘇聯(lián)歐洲部分的南部,。自古就是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沙皇俄國對克里米亞半島這一戰(zhàn)略要地早就想據為己有,,以便南下侵略土耳其,,奪取黑海出??冢蛲◤暮诤Mㄍ刂泻5暮降?,進而征服歐洲,,建立世界霸權。因此,,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沙俄就開始用武力吞并克里米亞,先后進行了五次軍事征討,,但均因沒有海軍而以失敗告終,。17世紀后半葉,沙俄開始強盛起來,。18世紀,,經過兩次俄土戰(zhàn)爭,,沙俄終于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亞。【詳細】 |
|
|
在尼古拉一世執(zhí)政時期,,俄國制定了嚴格的書刊審查制度,。任何宣揚熱愛烏克蘭的思想和著述都會受到懷疑和審查。1876年5月,,亞歷山大二世還簽署了厄姆斯法令,,禁止國內出版烏克蘭語書籍;禁止境外出版的烏克蘭語書籍流入境內,;禁止烏克蘭語演出,,禁止學校教授烏克蘭語課程。這項法令直到1905年才被廢止,。其次是教育領域的同化,。為了減少波蘭人對烏克蘭的影響,從尼古拉一世時期開始,,俄國在右岸烏克蘭學校逐漸采用俄語來取代波蘭語教學,。1830年波蘭起義發(fā)生后,右岸烏克蘭的波蘭語學校完全被取締,。【詳細】 |
|
|
沙皇將烏克蘭變成“小俄羅斯”
與烏克蘭的結盟,,一方面使俄羅斯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打開了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大門,,歐洲的先進文化通過烏克蘭的黑土地,源源不斷地傳入俄羅斯,。 與俄羅斯的結盟也成為烏克蘭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此前,烏克蘭的文化主要受西方影響,;此后,,烏克蘭歷史發(fā)展的軌跡轉向了俄羅斯的沃土。【詳細】 |
|
1700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發(fā)動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北方戰(zhàn)爭”,。戰(zhàn)爭期間,彼得征調大批烏克蘭哥薩克充當炮灰,。彼得還以戰(zhàn)爭為由,,強行取消了烏克蘭的地方自治,引起了烏克蘭貴族的不滿,。1708年,,烏克蘭首領瑪澤帕與瑞典結盟,尋求重獲民族獨立。聞聽此訊,,沙皇彼得大怒,,派軍隊血洗了哥薩克營地,俄烏自此結下深怨,。【詳細】 |
|
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喜歡烏克蘭人,,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烏克蘭自治。她曾經說過,,她一生從未見過像烏克蘭這樣土氣的地方,,那里的人既愚蠢又令人討厭。為了徹底取消烏克蘭自治,,女皇葉卡捷琳娜把最后一任蓋特曼羅佐莫夫斯基召到圣彼得堡,,授意其放棄蓋特曼職位。1764年11月10日,,女皇頒布詔書,,成立以總督為首的小俄羅斯衙門代替蓋特曼政權。至此,,延續(xù)了100多年的蓋特曼制度被徹底廢除,。【詳細】 |
|
在亞歷山大一世執(zhí)政時期,1801年烏克蘭法院被帝俄法院所代替,。烏克蘭法律作為全俄法律的補充在當地法院中一直保留下來,。這是蓋特曼自治制度的最后遺跡。19世紀初,,隨著烏克蘭自治制度的主要元素——獨立的行政機構,、司法、財政稅收,、行政區(qū)劃和軍隊建制的消失,,由波格丹·赫麥爾尼茨基建立起來的烏克蘭自治制度最終消亡了。1812年,,小俄羅斯貴族奧·馬爾托斯在參觀馬澤帕墓地后,,在日記中寫道:“哥薩克及其共和國已經成為歷史的遺產”。【詳細】 |
|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