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2013.05.14
殺死兄弟逼父退位,,靠政變上臺的唐太宗李世民怎樣解釋帝位的合法性,。從而邁出走向“圣君”的第一步呢?對了,,就是修改史書造神,。
血腥登位:李世民殺兄弟滿門逼父讓位 |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同時,,李世民還派手下殺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秦王的部將還想殺光他們左右親信百余人、籍沒他們的財產(chǎn),。尉遲敬德竭力反對,,于是屠殺行動才宣告中止。當(dāng)尉遲敬德帶著士兵來到李淵身邊的時候,唐高祖的命運也已經(jīng)確定,。3天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聞奏”。2個月后,,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摘自《中國式權(quán)力博弈》,,作者:王覺仁,,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太原起兵的全過程,包括此前數(shù)年的苦心經(jīng)營,,都是李淵一手操辦的,,他為大唐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王朝創(chuàng)立的主要功勞應(yīng)該在他身上,。然而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事實卻發(fā)生了歪曲,。把太原起兵的首要功勞劃到李世民身上,李淵則成了消極被動的角色,,從而使李世民成為起兵反隋,、開創(chuàng)大唐的首要人物。按照李世民的意圖,,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費盡筆墨鋪陳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建成的成績,,降低高祖李淵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謀描繪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chuàng)李唐王業(yè)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yīng)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后也就理應(yīng)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把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因?qū)懗伞鞍采琊?,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yán)重歪曲了歷史事實,。(摘自《千古之謎終結(jié)解讀:歷史密碼III》 作者:文裁縫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歐陽修說太宗好名,,特別是好身后之名,其間的細故,,除了人性的通病無法克服之外,,便是得國時的做賊心虛使然。如何讓邪惡的行徑轉(zhuǎn)正,,首先便得把己方的行為包裝成正義的行為,。唯有把己方的行為包裝成正義的行為,方能使自己變成當(dāng)然的好人,。太宗要看檔案記錄,,這是對史官獨立制度的公然破壞,太宗皇帝為自己找出的破壞理由是“知前日之惡,,為后來之戒”,,也就是知錯能改或就錯改錯。諫議大夫朱子奢便委婉上言,,希望確保史官的獨立性,,使史官不至于淪為當(dāng)權(quán)者的吹鼓手,才能確保史書的真實性,。然而,,太宗并不理會。于是房玄齡只得與許敬宗等人推倒了原始記錄,,重新書寫,。于是唐代的官修《國史》和《實錄》不復(fù)原來的樣子,于是,,一個又一個朝代的官修《國史》和《實錄》,,亦不復(fù)有真實的樣子。后來的那些個獨夫民賊的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正自太宗皇帝始,太宗皇帝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為往后的偽歷史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頭,。(摘自:《洗腳上岸讀歷史》,作者:田夫 ,,出版:華夏出版社)
唐太宗李世民給大多數(shù)人留下的第一映像大概就是虛心納諫了,。誠然,他納諫不可謂不虛心,。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在聽取完臣下的意見后照舊做自己原本要做的事。好名聲得到了,,也沒少享受,。
理想圣君:開明納諫的形象如此建立 |
普通大眾一直都有仰望的需要。所以,,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一樣,,也都是需要偶像的,尤其需要具備偶像氣質(zhì)的皇帝,。對此唐太宗似乎一直都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配合,。在唐太宗認(rèn)真求諫的鼓勵下,貞觀一朝君臣確曾一度形成了一種直言進諫,、納諫之風(fēng),。民部尚書裴矩佞于隋,也能大膽進諫力爭,。司馬光就說:“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保ㄕ浴栋偌抑v壇》2009年10月(紅版),作者:諶旭彬,,原題:《貞觀之治: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
據(jù)《貞觀政要》卷二記載: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修洛陽宮乾陽殿以備巡狩。給事中張玄素上書切諫,唐太宗雖然很不高興,,卻沒有發(fā)作,,而是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還借題發(fā)揮地說出“眾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諤諤”這句千古名言來。不過,,《資治通鑒》卷193卻記載,,說過這話的次年,剛剛修繕完九成宮,,唐太宗就再次提出要修繕洛陽宮,。這一次,民部尚書戴胄站出來反對太宗依然虛懷納諫,,不僅表揚戴胄“忠直體國,,知無不言”,,還給他升了官。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太宗還是忍不住命竇璡修繕洛陽宮。諸如此類一面從諫如流,、一面我行我素的事情,,史書中還有不少零散的記載。 “虛心納諫”的唐太宗只是儒家士大夫們與唐太宗本人聯(lián)手炮制出的一塊“內(nèi)圣外王”的“道德假象”,。大臣們極力想要壓抑太宗的私欲,,將他納入“內(nèi)圣外王”的正確軌道,所以頻繁進諫,。太宗則幾乎逢諫必納,,對進諫者無不大加賞賜,但在行動上卻幾乎沒有什么改觀:獎賞過諫臣之后,,他想去游獵,,仍然會去;想修筑新的別宮,,仍然會修,。(摘自《百家講壇》2009年10月(紅版),作者:諶旭彬,,原題:《貞觀之治: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反觀貞觀年間的歷史,,是不難發(fā)現(xiàn)李世民那些濃厚的表演痕跡的。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對自己日后留在史書中的形象是如此強烈地關(guān)注,,以至于他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做出了刻意的修飾,。他不止一次地通過與臣僚們對話的方式,極力塑造出自己生活簡樸,、愛惜民力的光輝形象,。貞觀時期的20多年里,太宗確實接受了太多太多的進諫,,然而接受是一回事,,執(zhí)行又是另一回事,大多數(shù)的進諫最后并沒有得到有力的貫徹,。當(dāng)他在朝堂之上充分展示自己虛懷若谷的帝王風(fēng)度,,當(dāng)他對犯顏直諫的寬容被史官們載入實錄之中后,很快他就忘記了諫言的具體內(nèi)容,。對太宗而言,,重要的是接受進諫,而不是接受進諫的內(nèi)容,。意味深長的是,,對儒家知識分子,,尤其是文職官僚們而言,重要的也只是納諫,,而不是執(zhí)行納諫的內(nèi)容,,因為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個性平淡的天命的代表”,。所以,在儒家政治理想中,,唐太宗的全部意義,,只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內(nèi)圣外王”的烏托邦罷了。至于貞觀之治,,剔除那些家給人足的“神化”,,也只剩下一場完美的形式主義表演罷了。(摘自《百家講壇》2009年10月(紅版),,作者:諶旭彬,,原題:《貞觀之治: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愛惜民力的明君?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筑宮殿,,搞到百姓怨聲載道。在他眼里,,百姓不過是不找點事給他們做就會惹事的賤骨頭罷了,。
“愛民”帝王濫用民力 百姓苦不堪言 |
唐初,李世民反復(fù)說要以隋亡為鑒,。曾幾何時,,勞役是在不斷加重,出現(xiàn)了“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徒行文書,役之如故”的緊張局面,。包括來自邊遠地區(qū)在內(nèi)的各地勞苦大眾,。自帶糧食長途跋涉幾千里來京服役。在李世民執(zhí)政期間,,興修了諸如乾陽殿,、洛陽宮,、永安宮,飛山宮,、襄城官,、翠教官、玉華宮,,九成宮和北闕等大批宮殿,,即以修得較小而又比較草率的汝州(河南臨汝)西山襄城宮而言,役工達一百九十萬,。造成“一人就役,,舉家便廢”的慘象。因此,,有人當(dāng)面指責(zé)唐太宗,,“役瘡痍之人,襲亡隋之弊”作飛山宮時,,“恒差山東眾丁”,,“懷(河南沁陽)、洛以東,,殘人不堪其命,。何況這一時期,兵役屢興,,太宗本人又不顧農(nóng)忙與否,,喜歡校獵游樂,為此繕橋治道,,起碼使役一,、二萬民工,它同樣是要嚴(yán)重妨害農(nóng)事的,。(摘自《唐五代賦役史草》,,作者:張澤咸,出版:中華書局) |
力役征發(fā)以人丁為本,,因此,,官府需要準(zhǔn)確地掌握全國人丁數(shù)。戶籍編制的好壞,。對于賦役征發(fā),、特別是力役和兵徑的征發(fā),顯得異常重要,。那時,,全國各地每年要造一次計帳,登記戶內(nèi)男女、老小,,人口和田產(chǎn)的數(shù)目,,有如《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所說,“具來歲課役,,以報度支”,。每年夏歷十月三十日以前,各地要上報計帳,。但人口是會時常變動的,,為了及時掌握變化情況,乃規(guī)定各地每隔三年要重新編造一次戶籍,,每次從正月開始工作,,三個月內(nèi)造籍結(jié)束。一式三份,,一份呈報中央尚書省,州和縣各留存一份,。造籍時,,特別注意丁男不能脫漏,嚴(yán)禁“詐冒隱避,,以免課役”,。唐律對有課役而逃亡脫戶的人要懲辦重罪。長安政府多次下令禁止戶高丁多之家別籍異居,?!捌垶橐?guī)避”,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掌握課丁數(shù),。個別時期延長中男年齡和推遲成丁年齡,,揚言是為了“優(yōu)民”,揆諸實際,,不難發(fā)現(xiàn)“已役中男,,重征丁課”??床坏饺嗣裼泻问芤嬷?。(摘自《唐五代賦役史草》,作者:張澤咸,,出版:中華書局)
貞觀十三年,,魏征在進諫時說:“陛下這些年來一直濫用民力,而且還振振有詞,,說什么'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這是什么歪理!”從早年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路走到今天的“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孰真孰假,?哪個是表演,哪個是真言,?在令人感動不已的對話背后,,九成宮、大明宮,、飛山宮,、襄城宮……也正同時破土而出;因為九成宮修建得過于華麗,,他又下令將其摧毀,;襄城宮同樣被摧毀,但原因卻是因為修筑出來之后不符合他的心意,。二者的對比很容易讓人看出,,哪一場屬于表演,哪一場屬于真意,。(摘自《百家講壇》2009年10月(紅版),,作者:諶旭彬,原題:《貞觀之治: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李世民縱死囚的故事家喻戶曉,,在這個故事體現(xiàn)的卻是李世民的大唐嚴(yán)密的社會控制,。在這背后,是好大喜功和控制百姓的國策產(chǎn)生出的招徠外國人,,卻封鎖本國居民的怪胎式“開放”,。
縱囚大戲:唐太宗戶籍制度森嚴(yán)堪比暴秦 |
“死囚四百來歸獄”,事在貞觀六年(632年),?!缎绿茣?刑法志》記載:“六年,親錄囚徒,,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后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王夫之以為,,李世民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是因為他有十足的把握,不怕死囚們不按時來歸,,因為太宗時的法令嚴(yán)密,,戶籍和連坐制度尤為完備,邊關(guān)的管理也相當(dāng)?shù)轿?,要想逃出去,,幾無可能。死囚們既無處可逃,,又無處可藏,,還得冒宗族親戚遭受株連的風(fēng)險,他們怎么可能不乖乖回來,?(摘自:《洗腳上岸讀歷史》,,作者:田夫 ,出版:華夏出版社) |
唐代法律明文規(guī)定,,凡是要通過邊界關(guān)境者,,一律得持有地方政府發(fā)放的通行證——“過所”,方可“度關(guān)”,;出邊塞逾月者,只有更換政府發(fā)放的“行牒”后,,才繼續(xù)有效,。否則,出行者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處罰,。這種情況,,與“關(guān)已西,諸國興販,,往來不絕”形成了強烈對照,。盡管玄奘出行的唐太宗貞觀(627-649年)年間已經(jīng)是以“天可汗”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世界舞臺上的,而出于當(dāng)時基本立國理念的考慮,,仍然“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所以,,當(dāng)涼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將要西行取經(jīng)的信息后,,立即勒令其返回長安。玄奘西行雖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而其順利通過唐代邊境,,則實屬僥幸。這不只是唐初北方邊境局勢緊張的權(quán)宜之計,而是有唐一代的基本之國策,。由于唐代嚴(yán)格奉行對內(nèi)封閉的基本國策,,本地居民外出經(jīng)商等活動受到嚴(yán)厲限制,這不能不影響到唐代正常的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一些時候,,唐政府的使節(jié)外也外出,但他們外出的目的無非是炫耀國威,、調(diào)節(jié)附屬國之間的關(guān)系,、獲取皇室所需高級奢侈品等。從整體上看,,中外手工業(yè)品的交換,、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經(jīng)過外國工商業(yè)者完成的,。(摘自:《社會科學(xué)》1989年第2期,,作者:魏明孔,原題:《唐代對外政策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及其評價》)
由于受唐代所奉行的基本國策的影響,,唐代的對外政策往往逃脫不了歷史的窠臼,只是敞開大門迎接外籍人前來“慕華”,、“奉進”,,與此同時,卻嚴(yán)格封閉邊境阻止本國居民外出從事正常的經(jīng)濟,、貿(mào)易乃至宗教等活動,,這嚴(yán)重影響了本國人的視野和意識。在如此廣泛的聯(lián)系中,,主要是外籍人來華的活動,,而本國人尤其本國一般居民的外出則是非常少的。由于唐代的對外政策首先是基于政治影響考慮的,,對于本國居民的嚴(yán)格控制是其基本國策,,這樣唐政府自始至終對于本地居民嚴(yán)禁外出,即實行嚴(yán)格意義上的對內(nèi)封閉,。唐代的對內(nèi)封閉,,嚴(yán)重影響了民間正常的貿(mào)易活動,同時也進一步助長了天朝上國自滿心理的膨脹,,使唐代統(tǒng)治者熱衷于“天可汗”地位以及保持“天可汗”的余威,,這不利于充分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yǎng)。其實,,唐代所謂比較開明的對外政策,,只是在對外籍人開放這一點上徘徊,,沒有也不可能邁出允許本國居民外出這一關(guān)鍵的一步。(摘自:《社會科學(xué)》1989年第2期,,作者:魏明孔,,原題:《唐代對外政策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及其評價》)
“貞觀之治”成為涂抹李世民“圣君”臉譜的重要一筆。只是這種大戰(zhàn)亂后的恢復(fù)性增長的出現(xiàn),,不過是歷史的必然,,卻被貪天功以為己有。
貞觀外賓說實情:城邑蕭條不可與隋比 |
當(dāng)時的國際友人,、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便一直認(rèn)為初唐時的國力,根本比不上前朝,,他曾對自己的國民公開說過這樣的話:“往吾入朝,,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fù)有隋之比也?!濒鹞奶┰谪懹^四年十二月入朝,,這正是史臣最為稱贊的一年,麴文泰沿路所見,,卻是“城邑蕭條”,。終李世民一生,大唐帝國不僅在經(jīng)濟上無法與前朝比匹,,在人口上也不及前朝甚遠,。李世民故去三年之后,“隋代開皇年間全國有八百七十萬戶,,現(xiàn)在全國有三百八十萬戶?!闭f明經(jīng)過唐代立國之后近四十年間的休養(yǎng)生息,,其人口仍不足隋代全盛時的一半。從兩代經(jīng)濟與人口情況的對比,,貞觀時的國力可見一斑,。(摘自:《洗腳上岸讀歷史》,作者:田夫 ,,出版:華夏出版社) |
《新唐書?食貨志》這么描述貞觀之治的成就:“至四年(即貞觀四年),,米斗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shù)月,,馬牛被野,,人行數(shù)千里不赍糧,。”就是說,,貞觀四年時社會生產(chǎn)力已得到最根本的恢復(fù),,社會治安已有最根本的改觀,商業(yè)狀況也得到最根本的扭轉(zhuǎn),。其實,,貞觀之治的由來,是有其現(xiàn)成的摹本的,,也就是說,,“盛世”造假,早有人為之,。所謂的貞觀之治,,不過是一幫御用史家依樣畫的葫蘆罷了。晉人干寶在《晉紀(jì)總論》中提到太康時的社會現(xiàn)狀時,,就有這樣的溢美之詞:“牛馬被野,,余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者如親,其匱乏者取資于道路,?!逼淇谖桥c貞觀之治的描述何相似耳。如此的太平盛世,,卻是不三代而亡,,這牛皮未免吹大了,難怪后來房玄齡在主修《晉書》時,,要棄干寶的《晉紀(jì)》如敝屣了,。(摘自:《洗腳上岸讀歷史》,作者:田夫 ,,出版:華夏出版社)
從秦漢到隋唐,,近千年的漫長時光里,6000萬人口,,似乎一直都是這塊土地所能承載的極限,。貞觀之治和文景之治都是一樣的例子。生殖力與生產(chǎn)力之間緊張的關(guān)系突然松弛下來,,偌大的唐帝國只剩下不足300萬戶口,,總?cè)丝谝巡患八鍩勰觊g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的大幅度上升,,既意味著百姓物質(zhì)條件的極大改善,,同時也意味著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自然,也就轉(zhuǎn)化成了生殖力的迅速攀升,。十年生聚,,十年教育。自高祖李淵晚年社會漸漸安定,,到貞觀八年(634年)前后人丁繁庶,、家給人足的“盛世”的到來,恰恰不過二十來年,,一切都不過是自然調(diào)節(jié)的結(jié)果,。偉大的貞觀之治,也和偉大的太宗皇帝無關(guān),。在這個幅員遼闊,、苦難深重的國家,每當(dāng)只剩下可憐的300萬戶人口時,,只要坐在未央宮或者太極殿里的皇帝沒有喪心病狂,,不管他是誰,“盛世”都不會爽約,。(摘自《百家講壇》2009年10月(紅版),,作者:諶旭彬,原題:《貞觀之治: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李世民人造成“圣君”的過程,,就是用壟斷信息編造歷史的方法,,用假仁假義去涂抹掩蓋當(dāng)權(quán)者肆行私欲之實的過程。
涂脂抹粉從修改原始檔案壟斷話語權(quán)下手 |
中國修史的制度,,到唐太宗完成了一大變,。以前修史,或是個人的私學(xué),,或是史官的家學(xué),,至隋文帝禁絕私史,并無實效,,唐代正式設(shè)立官方的史館,,壟斷了檔案,雖未禁私史而私史幾于絕矣,。這是貞觀政治的另一大經(jīng)驗,要形成一種聲音,,只靠壓制意見是不行的,,還得在原始檔案上下功夫。吳兢是唐中宗,、玄宗時的史官,,見過一些檔案,。他編的《貞觀政要》,是給皇帝的政治教科書,。他抬出貞觀政治,,作為一種樣本,采擷的自然都是好人好事,。但離實際的政治,,差得就十分遠了。只是《貞觀政要》中有許多漂亮的例子,,漂亮的話,,不妨記下來,隨時取用,。(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10年07月23日,,作者:刀爾登,原題:不讀《貞觀政要》) |
朱熹同樣執(zhí)公私之準(zhǔn)繩,,卻得出了霸者無德的相反結(jié)論:“太宗誅建成,,比于周公誅管蔡,只消以公私斷之,。周公全是以周家天下為心,,太宗則假公義以濟私欲者也?!薄?史臣贊太宗)其意亦謂除隋之亂是功,,致治之美是德。自道學(xué)不明,,故曰功德者如此分別,。以圣門言之,則此兩事不過是功,,未可謂之德,。”(《語類》卷一三六)這里,,功與德是有嚴(yán)格區(qū)分的,。霸者雖有“除亂”“致治”之功,但不能因此許其有德,。有德與無德,,不必于功業(yè)之跡上費力摸索,只須于公私義利之心上直接辨認(rèn):“嘗謂‘天理’‘人欲’二字,,不必求之于古今王霸之跡,,但反之于吾心義利邪正之間?!薄啊袄闲忠暆h高帝,、唐太宗之所為而察其心,,果出于義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正耶?若高帝,則私意分?jǐn)?shù)猶未甚熾,,然已不可謂之無,;太宗之心,則吾恐其無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朱熹集》卷三十六,《答陳同甫》六)如果一味求之于跡而不察其心,,反而容易混淆其功業(yè)的性質(zhì),,陷于以成敗論是非的功利主義泥潭:“若以其能建立國家、傳世久遠,,便謂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敗論是非,但取其獲禽之多,,而不羞其詭遇之不出于正也,。”(摘自《儒者經(jīng)世致用的兩難選擇——朱陳義利王霸之辯解讀》,,《中國學(xué)術(shù)》2003年 第2期,。作者:趙峰)
李世民“圣君”形象的形成,是充分動用了帝制時代政權(quán)對信息的壟斷和對歷史的解釋權(quán)力的“造神運動”,。用這種方式給皇帝畫上濃重的臉譜,,如此將私欲的張揚套上假仁假義的外套,李世民是第一個吃螃蟹者,,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在他身后,后世帝王們依樣畫葫蘆,,塑造出一系列“大帝”“千古一帝”來,。也為國人心中濃重的明君情節(jié)畫下了濃重的一筆。
鳳凰網(wǎng) 歷史頻道 出品 歡迎收藏
編輯:高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鳳凰網(wǎng)保持中立